有了趙誌皋的這一番話,林延潮決定給天子寫密揭。
至於林延潮辦成了皇太子之事,趙誌皋也是很取信譽,上疏向天子要求致仕。
這也是本身當初與郭正域所雲,國度的事放在天下來辦的思路。
官員們大聲議論著。明軍在朝鮮兩敗倭寇,倭人乞降,歲貢百萬白銀。
統統恩情跟著太子冊立後一併傳至各州縣官員,惠及百姓。
北宋時,外製官封還詞頭乃平常事,到了明朝了內閣大學士也有封駁大權。
到了十一日,林延潮,沈一貫正在閣內叮嚀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官員,太子冊立典禮的事。
眾官員聞此紛繁燃燒燭火,然厥後至禦橋邊等侯。
當時入冬無雨雪,春夏間河道見底,百姓無水可汲,各地官員求雨無效。一向到了四月還是無雨,因而天子帶領百官棄轎馬而不消,步行二十餘裡至天壇祈雨,以示求雨之誠。
林延潮冷靜歎了一口氣道:“元輔,是想讓鄙人為國本之事向皇上建言吧。”
作為理學正宗的東林書院,這些年也培養了很多讀書人。
卻說林延潮給天子上密揭之前,趙誌皋與林延潮在內閣裡曾有一番‘敞高興扉’的說話。
趙誌皋撫須道:“老弟為歸德令,曾說過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本輔竊覺得這一句不但是謀身謀國之道,並且聖賢之學儘在此中。”
這時朝廷用李化龍為湖廣,四川,雲南貴州總督,合數省之力圍殲。明軍調派朝鮮之戰多次奇功的劉綎,麻貴為將,從朝鮮行路數千裡入播州平叛。
因為這些都是主要的,林延潮眼下最重如果將日本,朝鮮都歸入明朝的白銀貿易體係以內。
趙南星道:“這一次林侯官入閣,山長為此中馳驅著力甚多,眼下也是到了林侯官投桃報李的時候了。”
授寶時本來當由首輔趙誌皋轉交給太子,但趙誌皋因病在家,因而改由次輔林延潮授寶。
派人奉告於慎行後,於慎行本已入眠,但聽到動靜就當即起家坐轎趕往禮部,連夜查前朝文籍。
疏上後數日,冇有任何覆信。
趙誌皋,沈一貫,朱賡,張位等內閣宰相顧憲成眼中不過木偶嬰兒,在顧憲成眼底唯獨所慮唯有林延潮一人。
田義,陳矩二人則跪在一旁。
但東林三巨擘鄒元標,趙南星,顧憲成而言,未免空度量負,卻不得不於林下教書。
還好這兩位閣臣都是奪目無能,任何千頭萬緒的事都能措置的井井有條。
信中說了甚麼?
這日林延潮從內閣措置公事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