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
林垠卻道:“不可,這本閒草集,就是由他勘定的,你還是與他談吧,我在旁旁聽就好了。”
林延潮當即稱是。
“豈敢,豈敢,你但是我們的老主顧,我們要煩你照顧纔是,對了,這位是?”
渡口上的臨江商埠名為潭尾街,就在山麓江邊,街道一丈來寬,一裡多長,青石鋪麵,走得人多了,亮光如釉。街道兩旁委巷縱橫,民居鱗次,魚鹽成市。
林垠看完心道,這順手旁征博引的本領,實在令人讚歎,因而問幾名刊書的人,林延潮這是如何回事?
朱子朱熹就是延平府建陽人,以是朱熹初創之學,又稱為閩學。除了理學之鄉外,建陽最馳名就是坊刻。
當時明朝的坊間書商刻本,浙刻,蜀刻,閩刻最馳名。
當下林延潮與林垠就一併雇了艘船,入城去了。
林垠笑嗬嗬隧道:“既是底本已是作好,此書便能夠拿去書坊刊印了,恰好你也隨我一趟。”
但見延平會館旁有一極大的書市,上麵寫著‘建陽書坊’四個大字。
林燎道:“你與閒草集有勘定之功,此算得甚麼?山長已籌辦在勘校上附上的名字。”
林延潮道:“是,掌櫃!”
林延潮道:“因書不能出樓,弟子怕擔擱山長的事,故而就在書樓裡住下,也談不上甚麼太操心機。”
路上到處可見,揹著箱子技術匠人丁,喊著‘補藤床框,補竹蓆,補鼎’的俚語。
上山一條巷子,石條路麵,兩旁都是屋舍。因閩水經常眾多,故而這陣勢較高的水邊山上,成了有錢販子的寓所。
林垠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這不是讀書讀到傻了吧。
不久行船過了江。到了渡口。
秦掌櫃不由目光一亮道:“本來是府試案首啊!閒草集裡那篇為學我看過了,連溫陵居士這等名流,也對你的文章讚不斷口。”(未完待續)<!--over-->
林垠也是見禮道:“秦掌櫃見笑了,這幾日但是多勞煩你了。”
因為林延潮對訓詁音韻停止練手,他起點很高,是為尚書作注的,而《閒草集》隻是信手書來,卻也將這一篇旁註寫得非常超卓。
秦掌櫃對林垠是一揖到地,禮節作得實足。
林延潮在書樓上苦讀,憑著對《尚書古文疏證》的影象,這邊在寫文,這邊讀書,他寫得極慢,一天隻是寫了百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