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既是如此,本身那裡另有那麼多閒工夫用心。彆人如何想。如何想,認同不認同本身,那是彆人的事,不是本身的事。

修稿的過程,林延潮一筆一劃寫得很當真,偶然讀書略有所悟,臨時動筆也是有的,在閻若璩高文的根本上,也增加了很多顧,劉二人,以及本身的觀點和心得。

初稿差未幾十萬字,上麵要增刪一些,言辭有的處所必須藏鋒。本身疑古,也有人信古,故而言辭收斂一些,為本身免一些不需求的費事。

學海浩大無邊無涯,就算凡人窮平生之力,都不能辦到,本身精力有限,若非藉著過目不忘,以及上一世的影象,就是曉得方向。用三十年也不必然能複製出尚書古文註疏這本書來。

如此不急不忙費了兩個月工夫,增刪以後,將這尚書古文註疏從初稿十萬字,最後定稿在八萬字擺佈,這時候離鄉試也不到一個月了。

毫無疑問,如果士林內能認同本身的文章,那麼本身必然會名聲鵲起,如果不認同大不了就當作彆人的笑柄,被人恥笑本身不自量力罷了,歸正被人笑笑也不會丟層皮。

序文最末寫到,古文尚書之真偽,乃古今之疑,吾讀書時嘗展轉深思不能解。忘年林宗海取尚書古文疏證,方成三卷,屬餘序之。餘讀之終卷,見其取材富,折中當,本日釋吾心中之惑,其於林宗海之證。

吳草廬以古文尚書之偽,其作纂言,歸震川覺得不刊之典,然向來之議古文者,以史傳考之,則多衝突。

林延潮問這是為甚麼,忘齋先生卻道:“此文非吾所能作,不敢列名。”

忘齋先生上麵寫到,當兩漢時,安國之尚書雖不立學官,何嘗不擅自暢通,逮永嘉之亂而亡。梅賾作偽書,冒以安國之名,則是梅賾始偽。顧先人並以疑漢之安國,其可乎。

至於其他名家大儒。本身也不識的,也無從請來指教,不過林延潮不管這麼多,這本謄寫下第一個字起,他定下了先疑古再重修的基調。

待林延潮看了忘齋先生的序文,但見上麵寫著。

綠豆湯早已是涼了。夏季炎炎,午後恰是好眠,林延潮額上汗水卻點點下落,用筆點了點墨,持續在紙上沙沙地寫著。

夏季炎炎,省會已是進入了盛暑。

現在這本書尚書古文疏注。初稿已是定好,現在要修終稿。

從拜訪林庭機返來後,林延潮一向在思慮。

書桌的桌案邊,林淺淺給林延潮煮一碗冰糖綠豆湯。現在冰糖綠豆湯上還冒著些許熱氣,樹梢的知了一長一短的叫著,書案前林∠,延潮一手拿著筆在紙上寫,一手翻著書卷,筆停冊頁動,冊頁動則筆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