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亮,林延潮清算好被子,還在洗漱,這時內裡齋夫道:“林延潮,葉向高,陳文才,本日你們要向山長,講郎行拜師禮,先至西塾一趟。”
“你呢?”林垠點了點頭葉向高。
濂江書院是當初朱熹講學之地,當然鼓吹的是理學了。以是林垠才說,非濂學(周敦頤),洛學(二程),關學(張載),閩學(朱熹)不講,而將官方流行的王學視為末流。
葉向高道:“這還不好,不消到了縣試,府試,院試之時,我們也知考官的出題路數,可惜一季一課,實在太少了。”
“好了,要滅燈了。”餘子遊說了一聲,即揭開燈罩,吹熄了燈火。
不過理學好啊,理學是顯學,也是官學,功名的拍門磚。林延潮雖尊王陽明,但王學可冇體例,幫他科舉登第。
齋夫持續講道:“彆的學院,朔望課,師課半月一考,由山長出題,月課一月一考,由縣學,府學教諭出題;官課,季課一年四考,由知縣,知府,學政出題,以定爾等坐次。其他我也不與你們分辯,久了就自行曉得了。”
林垠笑著道:“然,近濂溪先生矣,不愧是桂山先生的佳兒。”林延潮曉得濂溪先生是周敦頤,周敦頤除了一篇愛蓮說名滿全外洋,最重如果初創了程朱理學,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義恰是他的主張。
“好。好。”林垠笑了笑。
一旁林延潮這才整好,一旁於輕舟對林延潮道:“林兄,我先小人後君子,我一貫好潔,不喜彆人碰我的床和東西,你稍稍挪疇昔一些,今後也講究些。”
聽得葉向高答允,林延潮也不說話了,雙眼合上,未幾時即睡了疇昔。
陳文纔有幾分搞笑,林延潮見世人卻冇甚麼好笑的神采。
“不錯。”
林延潮不由感慨,本來快慢班和獎學金軌製,這麼早就有了。當時如濂江書院如許的馳名書院,都有官府的撥款,助學田的支出,並不靠弟子的束脩,不但食宿免費,對於門生另有學費銀的補助。
“浦城於輕舟,幸會。”
林延潮三人聽後不敢怠慢,趕緊趕至西塾。
林垠點點頭道:“是橫渠先生的名言啊。”橫渠先生是北宋名儒張載,這橫渠四句是他廣為人知之言。
“幸會。”林延潮,葉向高,陳文才拱手作禮。
當下拜師典禮結束,齋夫將三人領出了書屋,解釋書院的規章道:“我們書院分外舍,內舍,上舍,爾等新來皆為外課生,在外舍從學,外課生不給銀,若學業有進,升入內舍;內課生每月支學費銀三錢,內捨生學業有進,升入上舍,為上課生,每月支學費銀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