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大結局下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孫承宗長歎道:“恩師,事功已為朝堂顯學,現在新政初起,朝廷又是百廢待興,你留下了這麼大一個攤子留給門生。但是門生才疏學淺,實不知將來如何走?”

“次輔!”四人一併躬身施禮,等待林延潮叮嚀。

林延潮則笑道:“出來吧,莫讓皇上久候。”

沈鯉站出來大聲道:“啟稟殿下,不管敢欺負皇貴妃,但傳位聖旨不見,皇貴妃難辭其咎!”

孫承宗說完飲畢。

延潮出遣朝鮮,會李如鬆率師光複王京,破倭於晉州城下,倭酋秀吉乞和。

太子駕輦剛出了隆宗門,而在外堆積的大臣們早都是聞聲禁宮裡的萬歲之聲,一併趕到此處。

但冇等太子有出聲的機遇,林延潮即高呼:“臣林延潮叩見萬歲!”

二十二年派遣回朝,負天下之望,朝士冀其大用,廷推第一。詔命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延潮效姚崇十事疏諫陳先複居正名位再入相。不報,居驛館三年,全己誌。

鄭貴妃聽林延潮之言道:“傳位聖旨到哪去了,本宮也是不知,派人去找也不是不成。不過有一事……陛下……陛下當年曾允本宮後位,後宮皆有聽聞,因陛下病重未能下旨。至於陛下病重之時,或許本宮為太後,將來可與陛下葬在一處,此事太子也有聞聲。”

宣旨過後,孫承宗淚下沾襟言道:“恩師。”

太子仍道:“眾愛卿憂國憂民,孤已曉得了,但孤現在方寸大亂,豈可思此。”

新君即位,延潮償還大政雲‘臣誠憂國度,不為私計,不負先帝知人之明’。辭相歸鄉隨去處十數人,柴車五六輛。

泰昌天子另命令大赦天下,同時罷去礦稅,至於織造燒造儘數廢去,同時規複經筵日講早朝郊祀告廟,幾近每日都要訪問輔弼重臣,劈麵籌議國事。

這恰是一個好時節。

林延潮看了一眼太子,然後道:“臣就將此事代為轉奏,至於辦不辦得成,臣不敢包管,臣隻能答允到這裡,如果貴妃娘娘不信也體例。”

“昔漢文帝集書囊為殿帷,以簡樸為務國之本,今後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今臣去官非為謀身,而為前軌隆萬二朝,後立法度以垂範百世,立心立命臣能行之,先人何不能行之?陛下可為堯舜之主,臣何不能為堯舜之臣?”

延潮三年不任,任之以社稷為己任,高低多有肘製,常以事而無功自歎,然不負救正救時之名。平播州,開海貿,革漕弊,舉新錢,廢火耗,興教養,相業非常。延潮初官任氣好矜,及入當局反卻刻薄有容,與輔臣趙誌皋,張位,沈鯉皆相厚善,而至臨大事,決大議,決然莫能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