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不是後記的後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天子胸口高高起伏,明顯是聖怒非常。

林延潮看了一眼天子,然後對田義道:“田公公,你這是甚麼意義?莫非不曉得也是心虛嗎?”

林延潮聞言不屑笑了笑道:“呂坤不敢問之,百官代為問之,百官不敢問之,微臣代為問之,若微臣再不能問,那就要天下眾口,史乘青筆來問之了。”

陳於陛乃至入閣後至死也冇見著天子一麵。

以往張誠為司禮監掌印時,是能夠與首輔抗禮。至田義時,隻與閣臣抗禮,遇首輔則避道。

除了林延潮外,世人都是神采一變。

“無妨,”張位說完對一旁的仆人叮嚀道,“拿老夫的帖子,給顏女人的高朋,讓他今晚不要等了。”

他與張位反麵,落井下石的能夠性很大,但是這裡有一個題目,若他支撐了鄭貴妃,莫非不怕皇宗子即位為天子後被清理嗎?滿朝清議言論的口誅筆伐嗎?

“彆的妖書中最大的馬腳在於,閨範圖說由皇貴妃刊於萬曆二十三年,而宮中遭受大火是萬曆二十四年,書中稱中宮減膳時,呂坤進書給皇貴妃,隻此一事便可知全書皆一派胡言。”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半夜。”張位大笑吟詩後,端起酒杯道,“酒是二十年一釀的美酒,才子自也是二八才子,可惜老夫卻不是二十年前了。”

確切如此,以往彈劾張鯨時,申時行,陸光祖各率兩京官員彈劾,而至張誠失勢時,隻要一人罷了。

鄭貴妃嫣然笑了笑道:“回稟陛下,臣妾覺得林先生之言所謂明察秋毫,看來林先生不去刑部大理寺檢查冤獄,實在可惜了。”

說完老鴇不動聲色將銀子支出囊中,然後回身拜彆。

這時候國舅鄭承恩開口道:“所謂清者自清,隻要不為負苦衷,又何必擔憂朝廷清查。”

以後呂坤罷官算是如願以償。

張位聞言大笑道:“好,好。”

“事前可曾聽聞一二?”

張位說完,一旁的顏如玉聽了宗海二字,昂首幾次目視林延潮,眼底綻出光來,但她曉得分寸未出一語。

過了半晌,仆人返來默不出聲站在一旁,也冇說事情辦好了還是冇辦好。

林延潮見此不由心道,這算是抨擊性消耗嗎?

妖書一案,餘波落下。

但是一向不說話的趙誌皋開口了:“皇上,貴妃娘娘容稟,宮闈之事夙來涉及深遠,此事又牽涉到議儲立儲之事,實令老臣想起了漢朝的巫蠱之禍啊。但是話說返來那些誹謗君臣,父子親情的奸人也不成放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