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事_2.文官集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楊聰拽沈約,“沈兄,我們去獅子樓,那邊來了新的大廚,說是做得一手好杭幫菜,我們說好去嚐嚐。”

說話的是楊聰,他是他們這一批進士中家道最好的一個,他的爺爺曾經是弘治正德兩朝的皇商,專門為皇宮內院供應羊毫和黃蠟。

在沈穆等了一個多月以後,等來了翰林院的告訴,當時那刻,沈穆實在不是不絕望的。但他想,楊閣老看好他,前程還是光亮的。

日已暮,外頭有人說要去都城的飯店子喝酒,也有人說要去拜訪下朝的大人們,沈約擱了筆,貳心道:從吏的身份升入宦海雖是正路,但數千人充當初級官員,這毫不是能包管宦途一帆風順的路子。

這條青雲路,沈穆走了快十年,這十年裡,他還是個編修,獨一的變動,就是因熬年限和資格,吏部考覈以後,他從初期的七品編修提至正六品,今後以後,再也冇動過。有人說沈穆是受了楊廷和與嘉靖帝分裂的扳連,以是屢不得誌。實在真正進入翰林院就曉得了,想要往上爬,或者獲得天子賞識,進而受封賞,那種概率,無異於鯉魚躍龍門。

毛紀是楊廷和以後的首輔,嘉靖改元之初,仲春裡禮部尚書毛澄以老病致仕,到七月裡,刑部尚書林俊又以年老致仕。嘉靖三年,楊廷和致仕,對於這些致仕的老臣,嘉靖帝表示得禮遇有加,刑部尚書林俊加封太子太保,給驛回籍。

“沈兄,我們去用飯,你去嗎?”

同去獅子樓的大略都是同一批次的進士,但有些人是冇有進翰林院幫手編修的,照吏部給的說法,翰林院是考生前三甲能去的最好的處所,從翰林院編修到職位顯赫的大學士,一步之遙,翰林院是條青雲路。

三日以後就是廷試,據同科的進士從外頭買來的動靜,動靜說當日天子連著內閣幾位重臣都會親議廷試,而廷試隻考一道題,沈約薄薄的掌心有些出汗。他擱下筆,細心地從袖中抽出一方手帕將掌心擦了擦,這上頭寫錯一個字,又要重來。沈約不喜好重來,他喜好想好了纔去做,包含廷試,在大殿之上說幾句話,走幾步路,他都是想好了的。

嘉靖元年,沈穆進了翰林院,才嘉靖三年春,楊廷和就致仕了。年青的嘉靖天子批準了這位白叟的要求,並賜與厚禮及其子的福廕,楊廷和被賜賚車隊馬匹和衣錦回籍的光榮,他的宗子楊慎則廕襲錦衣衛都批示使的大賞。等楊廷和一走,沈穆就想,完了,統統都完了,他成了棄卒,一個笑話,一抹內閣與新帝權力比武之際新斬下的刀下亡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