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_第七十六章 走漏訊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元璋的十七子叫做朱權,也就是厥後的寧王,不過他現在尚未被封王,在國子監讀書,他從小資質極其聰敏,看書過目不忘,號稱奇才,本年隻要十二歲,但言談舉止已和成人無異,是朱元璋諸子中最為豐采秀朗、慧心聰悟,深得朱元璋和各兄長的喜好,普通世人皆稱之為十七王,他和各位兄長的乾係都很好,此中與二哥秦王和三哥晉王的乾係最為密切。

這時天已經黑了,過了一會兒,一名賣力庇護諸皇子安然的錦衣衛百戶跑上前稟報,“呂先生,十七王有請,請隨我來!”

...........

他笑了笑便道:“蔣批示使明天一早接到一份皇上的手諭,命他措置晉王。”

呂思遠是巴蜀人,從小家道貧寒,他刻苦讀書,十五年前考中了舉人,考落第人就有了仕進資格,但大明官員實在貧寒,貪汙又有被殺頭剝皮的風險,為讀書借了一屁股債的呂思遠在官門前躊躇了,痛苦了好久,他終究走上彆的一條路,做權貴的幕僚,他先是做了成都知府馬毗的幕僚,洪武十一年,蜀王朱椿在成都建國,馬毗便把他保舉給了蜀王,但蜀王看重的是精通經文的儒士,不喜好他這類機謀型的幕僚,他一向鬱鬱不得誌,一個偶爾的機遇,時任錦衣衛批示同知的蔣瓛來成都查案,看中他的才氣,便將他帶回都城,做了本身的幕僚。

呂思遠消逝在夜幕中,朱權望著他的背影,眉頭不由皺成一團。

“請他出去!”朱權收斂了思路,等待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

這纔是他今晚真正想說的話,他曉得,本身拋下這顆香餌,就必然會有大魚來咬鉤。

.............

“我尚無王爵,呂先生就不必多禮了。”朱權手一擺道:“呂先生請坐!”

蔣瓛的親信幕僚呂思元也和平常一樣下了朝,他家住在江寧縣,是乘坐一輛馬車來往,不過明天他卻冇有直接回家,而是命馬車調頭,在都城中兜了一個大圈子後,馬車調頭向北,向國子監駛去,國子監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學府,是培養後備官員的大本營,這裡大儒雲集、名流聚集,很多宗室權貴的後輩也在此讀書肄業,朱元璋極正視兒子的教誨,他一方麵請來名儒伶仃教誨兒子,另一方麵每年他也會送兒子們去國子監學習,現在是六月尾,恰是皇子皇孫們在國子監學習的季候。

呂思遠站起家拱拱手,便向外走去,朱權送他到門口,笑道:“呂先生的這份情麵,我也多謝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