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師_402 龍江寶船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蔡國柱道:“本身種莊稼唄。再說,我們這船廠的匠戶,家家戶戶都有家傳的技術。南都城裡的有錢人家,要蓋個屋子、辦理傢俱啥的,都會來找我們這裡的匠戶,我們也就能夠掙點小錢。不是跟二位吹,我們船廠匠戶的技術,比外頭那些下三濫的匠人要強出百倍都不止。”

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龍江船廠的提舉是一個美差,每年過手數十萬兩的造船經費,手指縫裡隨便漏一點,也能掙個盆滿缽滿。到現在,提舉就是一個苦差事了,在工部,向來都是把那些不擅拍馬、不會做人的官員派到這類處所來當提舉,相稱於放逐的意義。

“哎呀,客長給的太多了,小人……小人……”蔡國柱不知說甚麼好,他擺四五天攤子也掙不來這麼多錢,麵前這位客長卻隨隨便便就當個謝禮送給他了。他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說道:“小人多謝客長了,客長如果跟提舉說好了,要在廠裡請工匠,能夠來找小人,小人能給你們先容技術最好的匠戶。如果你們需求櫓匠的話,小人百口都能夠去,包管讓客長對勁。”

南京郊野,龍江寶船廠。

蔡國柱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裡閃出了高傲的光芒。彆看他不過是家靠近開張的國營大廠的下崗工人,那份傲氣但是實實在在的。

在明朝初年,龍江寶船廠曾是全部明朝最繁華的船廠。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巨船,就是出自於這家船廠。跟著大明逐步封閉國門,海運殘落,龍江寶船廠也逐步落空了昔日的光輝。每年幾條船的訂貨,底子不敷以贍養船廠中的幾百戶匠戶。很多工匠都不得不本身開荒種地,或者做些技術活、小買賣一類,掙點勉強餬口的小錢。

從蔡國柱的報告來看,匠戶們並冇有因為船廠的冷落而放棄對技術的傳承。他們就像是一群苦行僧一樣,在最艱苦的前提下,死守著一塊淨土,讓先人的技術一代一代儲存下去,薪儘火傳。

“不消找了。”蘇昊道,“剛纔蔡二哥給我們講了這麼多船廠的事情,又提點了我們該如何去見提舉,多出來的這點銀子,就算是鄙人的一點謝意吧。”

蔡國柱道:“客長這話就問得內行了,我們這是官辦船廠,私家的船,我們是不接的。那些客商都是本身找個劃子廠,然後從我們船廠聘工匠去造船。我不是說了嗎,要論技術,我們船廠的匠戶那是天字第一號的。”

李贄說的提舉,是船廠的最高長官。因為龍江寶船廠的首要職位,在明朝初年,朝廷就在這裡設了一個提舉司,派駐了一名從五品的提舉賣力船廠的各項事件。這些年固然船廠的停業幾近全數停止了,但提舉司卻冇有撤消,提舉這個職位也仍然有人擔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