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師_257 穿黃工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改之兄一貫善於通盤考慮題目,不像下官如許,隻曉得工程,不食人間炊火。”馬玉忸捏地說道。

“明天便能夠開端了。”馬玉答道。

馬玉謙恭地答覆道:“潘總督固然放心,這混凝土的配方,是下官和江所正、譚所副幾次嘗試過的,能夠抗得住二十斤重錘的敲擊。彆的,這混凝土裡每隔一寸許就有一根鋼筋,能夠把敲打一個處所的力量分離到其他各處,這就包管了一個處所遭到不測的重擊以後,不會開裂坍塌。”

除了這些治河方麵的好處以外,這四個穿黃涵洞的修建,另有彆的一個小小的影響,那就是平常不開放泄水的那三個涵洞,能夠作為百姓超越黃河的人行通道,黃河兩岸的貨色和職員交換就更加便當了。

“馬玉啊,此涵道能夠建成,你和江以達、譚奇,都是功臣,本督是不會虐待你們的。比及工程完工以後,本督就上書朝廷,給你們討封賞。我傳聞了,你們留在都城替蘇昊做事的同窗,已經被聖上賜了六品主事的銜,你們替本督做事,功績更大,豈能比他們的銜更低?”潘季馴對馬玉等人承諾道。

淮安城以北20裡,黃河河道工地上。

遵循設想,淮河穿黃工程共包含四個涵洞,上遊連接洪澤湖上的高家堰大壩,下流則是被蘇昊稱為“蘇北灌溉總渠”的入海通道。

這四條溝槽,就是蘇昊向潘季馴建議的淮河穿黃涵道。受施工技術所限,工匠們冇法在黃河上麵用挖隧道的體例挖出這四條涵道,但他們締造出了一種在後代稱為“深挖淺埋法”的施工技術,處理了這個題目。

“嗯,在石頭裡加上鋼筋,確是一個好體例,你們是如何想到的?”潘季馴說道。

“是嗎?”潘季馴想了想,俄然笑了起來:“這個說話倒也不錯,歸正疇昔百姓過河也要費錢,現在讓他們少花一點,也算不上是與民爭利了。如許吧,廣平,等涵道修好以後,你安排人去設這個鈔關,至於收上來的錢,河道上也用不著,就拿給關照涵道的兵將們,讓他們補助補助炊事吧。”

不管是夫子和還是官員,各本身上的衣服都沾滿了泥漬,顯現出工程的艱苦。

“一個河道主事,跑去幫淮安府清甚麼丈,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潘季馴仍然不滿地嘀咕著。

“如何封頂,你們籌劃好冇有?”潘季馴又問道。

到了雨季,高家堰大壩能夠同時開啟多個水閘,同時四個涵洞也全數開放,幫忙大水下泄。蘇北灌溉總渠的通過才氣是遵循幾十年不遇的洪峰流量設想的,是以大水能夠順暢地排入東海,不會對淮安府形成風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