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第一權臣_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秦淮風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因為畢懋良講學的處所是鬥山書院而非東林書院,而畢懋康更是山東最大的曆山書院初創人,跟東林書院,實在是冇有太大的乾係。

畢懋康想了想,隨即便神奧秘秘的笑道:”張大人,可彆忘了,到時候要陪我一起賞識秦淮風月哦。“

這傢夥,本來好這一口,不過,這時候逛青樓貌似並不是甚麼令人不齒的行動,所謂風騷才子,你不風騷反倒是不像個才子了。

可惜,聊完燧發槍的題目,時候已經不早了,此次怕是忽悠不成了。

說罷,他便起家引著張斌往外走去。

這將對大明形成多大的影響,臨時還冇法預感,不過,張斌現在考慮的卻不是這個題目,他考慮的更多的還是如何把畢懋康忽悠進本身的陣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斌又適時的聊起了福建的話題,還特彆報告了一下上任巡撫南居益在澎湖大敗荷蘭人的事,畢懋良公然聽得眉飛色舞,因為他當年在福建也非常乾過幾仗。

看模樣,這畢懋康應當是個相稱風騷的才子,恩,這倒是個不錯的衝破口。

張斌也不無遺憾的道:“唉,真是相見恨晚啊,要早熟諳畢大人,這燧發槍怕是早就做出來了。這會兒的確不早了,還是下次有機遇再聊吧。”

張斌天然早就有了腹稿,跟後代的槍械比起來,燧發槍實在並不算甚麼,鳥銃,那更是跟玩具似的,他拿著把鳥銃細心看了一陣就曉得該如何改進成燧發槍了,隻是這一年多來,他都冇機遇去做罷了。

想到這裡,張斌引誘道:“我可就住在秦淮河邊,如何會冇去過呢,隻是初到金陵,冇甚麼朋友,一小我去也冇多粗心義,如果畢大人肯屈尊去金陵,我每天請畢大人去賞識秦淮風月!”

這會兒,畢懋康貌似有點酒勁上頭了,他竟然眨著眼睛對張斌道:“張大人,我那兒倒有幾個非常可兒的通房丫環,要不叫個來奉侍一下?”

張斌與畢氏兄弟閒談了一陣,發明這二人雖為兄弟,脾氣卻差異。

他們的確能夠算是書院派,卻不是東林黨。

實在,這個時候,他才方纔開端思慮燧發槍的題目,還遠冇有一個完整的構思,要曉得,汗青上,他但是崇禎八年纔在《軍火圖說》中提出自生火銃的觀點,也就是說,要十年以後,他才氣把燧發槍做出來。

但是,畢懋良和畢懋康倒是吃的津津有味,張斌也不得不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一個勁地猛吃,冇體例,誰叫他一開端為了巴結畢懋良,胡說本身也喜好這道菜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