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鬆也冇在乎這點細節,而是自顧自地唸叨:“奉天承運,天子詔曰:茲有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其與朕自北平舉靖難,雖功在社稷,卻包藏私心,貪天之功!朕素獎懲清楚,有功則賞,過則嚴罰,無有親疏之彆!”
從小門出來,翻開了寧王府的大門,龍驤衛以及豹韜衛的一千名兵卒,頓時一窩蜂似地衝進了寧王府。
“是!”親衛連聲應著,剛要跑出內院,卻被人給堵了返來。
朱鬆翻開了那張宣紙,宣紙上是紀綱的筆跡,隻要一句話:“萬歲稽查寧王,龍顏大怒,連累甚廣!王爺當用重典,先斬後奏!”
“韓王殿下,宮中急奏,召您入前軍都督府參議軍務!”錦衣衛手中拿著聖旨,倒是隱晦地對朱鬆使著眼色。
“今經查,寧王朱權暗中勾搭兀良哈三衛,頻頻有私信來往,企圖不軌!朕特命韓王代朕前去寧王府,查拿寧王長史司各官員,將寧王朱權帶往大理寺圈禁,待查辦清楚以後,再議賞懲。欽此!”(未完待續。)
程旭被幾個小傢夥的行動給弄到手足無措,不曉得該如何做了,隻能下認識地看向了程春。
不動聲色地翻開聖旨看了一眼,朱鬆道:“青山,隨本王回南都城,至於幾個小傢夥,便在程裡長這裡用膳吧。”
遵循朱鬆的籌算,既然要玩,那乾脆就玩票大的,除了寧王長史司的眾官以外,他們的親眷族屬也不能放過,即便不殺也要放逐。
這個時候,朱鬆領著韓青山步入了前軍都督府大堂:“哈哈哈,挺熱烈的嘛!”
朱鬆帶著韓青山,以及一行十名龍驤衛的兵卒,直抵朱權居住的內院。
內東城,熾熱的火把將整條街道都映照得紅彤彤地,亮光非常。
這事得逼著來,要不然就有得等了。
彆的三個小傢夥也回過神來,他們明白這位叔父(叔爺)是在藉機給他們講‘孝道’,就某一方麵來講,他們確切遠不如程旭。
回程,馬車上。
鏘!
“殿下,眼下間隔醜時,時候尚早,您是不是安插一下軍務?”朱能翻了個白眼,他曉得這位韓王才氣出眾,可就是太懶了。
看到騎著高頭大馬,在十名龍驤衛兵卒簇擁下而來的朱鬆,朱權的眸子子都紅了。
“不急,不急,對了,你們都用過午膳了嗎?”朱鬆擺擺手,倒是冇有急著安插軍務。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朱鬆淡淡地笑了起來,“這孝之一字,提及來簡樸,做起來卻絕非易事。小旭麵對本王還能夠想著他母親,本就極其可貴。這莫非不是給幾個小傢夥做出了榜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