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在袖子裡掂了掂王振的禮品,笑道:“小事一樁,咱家便替你跟金英言語一聲。”
朱瞻基痛苦地歎了口氣,隻好又裝模作樣拿起奏章又看起來。
代天子批紅啊!這麼多大的權益啊!
朱瞻基俄然指著一大摞的奏章,笑道:“多叫幾個識字的寺人來,先幫朕看完一遍奏章。像一些小事,就不必奏聞了,按內閣票擬硃批便可。那些大事呢,都開列於條陳上,報於朕,朕再看哪件事頂頂首要的,再親身硃批。”
朱瞻基把筆一擱,陪侍的寺人金英忙上前給朱瞻基揉肩膀、按摩太陽穴。
金英趕緊又告罪。
“奴婢識字。”金英謹慎地答道,朱重八那會但是規定過寺人不得乾政的,不然會殺頭。
朱瞻基嘲笑:“皇後是中宮,天子常去也普通吧?”
朱瞻基剛要承諾,卻有寺人來通報,太後在過來了。
張氏又冷冷道:“你們這些當奴婢的,少帶皇上玩耍,誤了國事,哀家唯你們是問。”
張氏最後是中意胡氏為太孫妃的,可惜被遊說後,終究還是選了孫氏。孫氏是她母親那邊保舉來的人,她可不想母親的手伸進後宮裡來,外戚權勢太大對她並冇有好處。
朱瞻基沉吟道:“有事理,應搶先給你們弄個書院,你們再挑幾個讀過書的寺人,我讓翰林們給你們講學,你們通了詩書、曉得了經義,就不至於出錯了。”
送走了張氏,朱瞻基望著一桌子的奏章入迷。
一大摞一大摞的奏章,彷彿如何批都批不完。
京師,朱瞻基正在批閱奏章。
“太敗興了,也不曉得我父皇這麼多年監國事如何過來的。”朱瞻基抱怨道。
王振笑道:“奴婢先前也略微識些字,現在愈發覺著讀書有效哩。”
又翻開一本,是南京戶部奏請為蘇鬆二府降落賦稅的。朱瞻基掃了一眼,內閣票擬的是“國初以來,賦稅以蘇鬆為最,向來積欠已逾千萬石,今民戶流亡日多。當準其所請,命戶部厘定征額。”
張氏冇好氣道:“我不是讓你蕭瑟皇後,但這一大師子妃嬪呢,都得一碗水端平。這個哄一鬨,阿誰送個玩意甚麼的,都好好的,那才喝采天子、好丈夫。胡貴妃有喜了,你也不能整月的不去她那兒,時不時該去看望看望。”
張氏道:“忙著呢?那我坐一會就回。”
“啊?”金英忙跪隧道,“咱大明有祖製,寺人不得乾政,奴婢可不敢。”
經曆朱高煦兵變後,他冷措置了張輔,又以打擊敗北為由整治了一番勳戚武將們,加上交趾接連敗北,損兵折將,武將們權勢一落千丈,文官個人權益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