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畝地產出10石,三成給朝廷題目不大吧,朕還免了他們的田賦。”
這不就是當代的分期付款、利錢嘛,前人聰明實在是不成設想。
算下來人均兩畝半,根基能吃飽了,也不消看地主眼色過日子了。”
兩萬頃地,遵循六兩一畝,統共就是1200萬兩,但現在的哀鴻可冇錢,估計都會挑選20年還清。
“回陛下,下田約為5兩,上田約為8兩。”
更多的是,百姓買了朝廷的田,地主家的田就冇人租或租的少了。
這類體例最後交給天子的錢是普通買官的兩倍擺佈。
“陛下恕罪,這個戶部並未有精確的統計!”
“這個題目,朕有體例處理!”
崇禎輕聲反覆了一聲,隨即就沉默不語,但那雙眼開合之間的精光,暴露了他在快速的思慮著。
世人眼中儘是迷惑,唯有戶部尚書郭允厚恍然大悟:“陛下是想效仿漢靈帝的做法?先把地給百姓,等他們種出糧食後再交錢?”
“第三,挑選分期付款的百姓,在還清買田錢之前,地契由官府儲存,甚麼時候還完了,甚麼時候償還地契;
加上他們自有的些許耕地,隻要不是特彆大的天災,溫飽不是題目;
如果這麼算,兩萬頃終究賣出的代價約為1560萬兩,比一次性賣出去,多了360萬兩。
後代的分期付款玩的賊溜,但卻不知分期付款早在漢朝就有了。
“陛下,經您這麼一說,臣倒是有個設法,不曉得可不成行?”
在收租子上,地主都給耕戶算的死死的。
世民氣中一驚,戶部尚書郭允厚則是暗自點頭。
朝廷多收了錢,百姓也獲得了田,兩邊皆大歡樂,何樂而不為呢?
眾臣麵麵相覷,隨後皆是感喟一聲,沉默不語。
“官方對秦王府的評價是富甲天下,擁貲數百萬,以是,臣預算秦王府起碼有兩萬頃。”
李邦華出聲了:“王府有兩道城牆,外城牆用夯土做成,稱之為蕭牆,內城牆用青磚做成,稱之為磚城,有各種房屋近九百間,大小城樓46座。”
“請陛下示下!”
聞聲崇禎問了,孫承宗纔出聲:“陛下,體例是好體例,但不實際,陝西現在大災,百姓流亡,
說完後,又道:“臣記得在萬曆八年張居正在清丈天下地步時,秦王府地步為八千七百餘頃,現在疇昔了這麼多年了,想必又會增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