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_第75章 從富商借糧,不借那就去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世人沉默了一下,還是那位老者出聲:“閣老,我許家存糧600石,家裡有五十三口人,能夠借出500石。”

一張兩張……,一刻鐘的時候,足足寫了十餘張信箋。

不表態不可呀,方纔潘明龍請他們的時候特地帶他們從菜場口繞了一圈。

袁可立說完,一邊的潘明龍立即給了包管。

袁可立說完,對著世人拱了拱手。

“你們手中有多少糧食,越多越好。”

……

世人分歧選擇要房產之類的,糧食一兩銀子一石,每家也就幾百兩,誰都不缺這點錢。

“有幾點,你要重視,第一,前期先不消遵循流程走,隻需求重視城內一些地痞、遊手好閒之人就行。

“回閣老,前幾年我們這裡有過一次小災,卑職參與了,大抵分為四步:審戶、標識、排序、散粥,彆的還要給哀鴻發放‘“粥票’。”

幸虧再過幾天徐一真等人從河南買來的兩萬石糧食就要到了,撐個二十天題目不大,到時候朝廷的糧食來了便能夠減緩了。

世人剛出門,派去抄家的潼關衛也返來了:“閣老,抄家所得白銀九萬三千兩,各種店鋪六十七處,古玩書畫九十二件,良田三百頃,糧食一千五百石……此中徐家站了四成……”

不借糧萬一這位欽差大臣找個來由將他們也哢嚓了呢,那就虧大了。

請諸位來,就是想借諸位家中存儲的糧食應急,等朝廷調撥的糧食到後再還給諸位,不止諸位可否情願,本閣替周邊百姓感謝諸位了!”

“閣老,我張家存糧320石……”

深思了一下後,便提筆疾書。

滕藻輕笑一聲,道:“閣老,孟塬縣東離潼關不敷三十裡,西離渭南百裡,災黎要去也是去這兩個府城,那邊糧食纔多,如何會堆積在孟塬縣這麼一個劣等縣?”

“徐一真等人死了,他們的家也被本閣抄了,你們借出的糧食是要現銀,還是要他們的房產之類,你們自行挑選,地盤除外。”

實際上袁可立也是這麼想的,如果這些不共同,他就讓崔明去查查這些人家,他就不信這些人冇乾過好事,隻要有那就直接抄家。

“我等見過袁閣老!”

這對他來講是一次絕好的機遇,做的好,他這個代理知縣在賑災結束後,很能夠就會轉正了,最不濟也能仰仗賑災的功績升任把總。

“閣老放心,卑職必然會措置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