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齊齊無語,這些人所犯法過人證物證供詞都齊備了,他們能說甚麼?
“孫愛卿所提甚和朕意。”
PS:【寧國公魏良卿,可不是大明朱元璋和朱棣封的國公,他是魏忠賢之侄,因為魏忠賢才被封為國公,報酬超越了建國的徐達,多麼的可悲。
“陛下,此等大案,臣等不敢有涓滴私心,凡罪皆有定製。”
李國普總結完後,開端彙報正犯。
“原兵部尚書崔呈秀天啟元年因贓私被都禦史攀附龍告發,因而投奔魏忠賢,叩首涕零,乞為養子……貪汙現銀七萬兩,良田……總計折銀16萬兩,判:斬立決,抄家誅三族。”
前麵推行新政就會有阻力,但隻要公允,百姓的聲音就能將文武百官的謹慎思給淹冇了。
“目前,統統查抄全數都在北京南新倉封存,請陛下明示!”
李邦華每說一個,群臣都顫抖一下。
“陛下,定案所需供詞、證人證言、書證、物證、勘驗筆錄等,皆以在案可查,一些從逆分子,有可疑者,皆判為斬監候,今後可交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司複審。”
不待兩人回話,崇禎持續道:“朕要的是公允,不遺漏一人,也不冤枉一人。”
“李國普、李邦華,你二人定下的魏忠賢附逆餘犯的罪名可實在?”
更有傳言,當時說魏忠賢想以魏良卿之子搞一個狸貓換太子,效仿王莽以幫手孺子陰的體例而篡位,真假不清楚,但能夠看出魏忠賢確切心存異誌。】
他們就算是再大的權力,也不敢完整的走到百姓的對峙麵。
孫承宗說完,群臣和崇禎都懵了。
李國普也出門抱了一疊奏章返來。
崇禎說完,又看向李邦華和李國普:“兩位愛卿,擇日不如撞日,將判為斬立決餘犯全數帶到德勝門外,中午三刻全數砍了。”
“陛下,臣奉旨調查魏忠賢附逆武官餘犯,經騰驤四衛、二十一衛批示使、批示同知等將領的告發,以及錦衣衛和東廠的調查,共有魏忠賢餘犯三百二十八人……”
“我艸!”
足足說了一刻鐘:“陛下,這是正犯十人詳情,餘者皆在皇極殿外,可隨時檢察。”
李國普手上抱著的奏章的確就成了閻王的存亡簿。
固然聲音小,但崇禎還是聞聲了,嘴角不自發的抽了一下,腦海中閃過一絲不好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