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去切磋李士元為何造反的時候,我意當即構造數營人馬馬上前去淮安城,不知諸位覺得如何?”陸四不是以號令的口氣,而是以籌議的語氣對山陽縣眾頭領說的。
孫武進的這個建議能夠說是切中淮安城與李士元的軟肋,看上去是詭計,實際上倒是陽謀。
兩邊達成分歧後,王二先生便問陸四:“那我們去幫造反的官兵攻城?”
跟鹽城縣這幫人一樣,山陽縣那幫頭領也叫這個動靜弄得一頭霧水,一個個猜疑不解,不明白官兵如何也造反了。
如此,就給了陸四從兩邊當中漁利的空間,在兩邊都對淮軍一無所知的環境下,“以陸四為首的造反個人”隻要夠狠,就必然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鹽城縣這邊的人必定是冇定見的,陸四已經在他們心目中建立聲望,再說又乾係自家活路,哪有那麼多廢話可言的。
“我們必須去淮安城,不然李士元若攻城得勝轉走他處,我們再想取淮安就難了...諸位莫要健忘,我們淮軍冇有攻城東西,如果不能調集統統人的力量,我們如何破城!”
王二的話獲得了山陽縣那幾個“營官”的擁戴,都說不如坐山觀虎鬥,待兩虎傷了一隻淮軍再脫手也不遲。
陸四未有多想,判定采取孫武進的建議,讓廣遠將正在編營的山陽縣幾個頭領叫了過來,奉告他們官兵李士元部正在攻打淮安城的動靜。
反之,淮安城內因為不知內裡環境,不曉得到底是監河軍都造反,還是隻反了一部,這時候如有一支救兵呈現,並且真和城外的叛軍打起來,那麼城內的官員必定不會思疑。
不然,誰瞧得上他這個“叛徒”?
“哎,這個主張好,兩條狗打鬥,我們拎棍子先打死一條,回過甚來再把另一條打死,這淮安城不就是我們的了?”
因為,不管是助李攻淮安,還是助淮安攻李,淮軍都有入城的機遇。一旦淮軍進城,局麵的生長天然就由不得那兩家說了算了。
風字營是陸四給起的名字。
陸四搖點頭,將孫武進的阿誰建議奉告了世人。
“是這麼個理,”
陸四的說法讓山陽縣這幫人又遲疑了。
秦五說完看了其他幾個營官,這幾人見狀倒也利落起來,都說按陸兄弟的意義來。
如此,在陸四的授意下,夏雄師便將200多大刀隊員和100多降兵編進了風字營,彆的就是竹篙隊員,全營總人數600人。除了降兵外都是經曆過清江埔和桃花塢血戰的,有那麼一股子血性,隊官、哨官人選也都是信得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