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安靜如水,轉眼間過了七年,小公子張道陵已七歲,雖隻是七歲,因家教甚好,七歲時便能讀通《品德經》,又過了數月,對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一不知、無一不曉,跟著年事漸長,知識越廣,不出數月又通讀了《五經》,博覽群書以後,悟性極高的張道陵常常有些超乎凡人的感慨,“讀書能處理人存亡的事嗎?”很明顯,四書五經是處理不了人存亡的,因而,張道陵棄學儒家,改學黃老之道,這一年他二十五歲,他告彆爹孃,辭去關於塵俗的統統,隻帶著施禮,分開家,分開故鄉,單身一人踏上了求仙問道之路。
“這,多謝師祖!”
張道陵在一旁看的出奇,卻忽視了腳下,一隻腳正踩在一棵樹藤上,那樹藤已經乾枯,怎能經得起一個成年男人?
張氏欣喜道。
張道陵一見,一來不喜好蛇,二來見大虎哀叫,於心不忍,伸手摸了一塊石頭,謹慎翼翼的靠近蟒蛇。
“感謝爹!”
“嗯!”
張氏與尉氏還站在原地目送著張道陵。
“弟子謹遵師命!”
“弟子,偶的一些雜學,胡亂學習一番,談不上修煉。”
“娘?”
“好,不說了,天氣不早了,你快走吧!”
在鎮口時,張道陵看著麵前的故鄉,這是生他養他的處所,不但僅如此,還捨不得父母,但,也彆無體例,既然要尋求存亡之道,男人漢大丈夫如何能窩在本身家中,俗話說,好男兒該出去闖蕩一番。
“嗯!既然你這麼愛道,我便傳授你一些,粗淺的道法!”
說著說著,尉氏便哽咽起來,張氏一見,趕緊安撫尉氏。
“彆難過,孩子都長大了,為人辦事自有分寸,趁我們還能動,讓他出去闖闖。你瞧瞧你,說了不讓你來,偏要來,一來就掉眼淚!”
張道陵,放動手頭的吃食,躡手躡腳的向前探去,他過了幾處草叢,跳過幾處波折,來到山中溪流旁,他看向溪流,令他大吃一驚。
張道陵趕緊撲倒一拜。
張道陵回身邁步分開。
約莫中午時分,張道陵彙集了一些草藥,包含:側柏葉、白茅根、何首烏、穿心蓮、檀香、山海棠、馬尾蓮等等,一些並不寶貴之草藥。
張道陵帶著龐大的表情出了家門,這是他第一次分開家,分開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