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_330.第330章 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要不就對外鼓吹說是‘澳宋’遭受天災,我等被迫舉國遷徙,不想故鄉被海賊竊據,如何?”

在這條島鏈據點以外,琉球國已經在究竟上成為元老院的附庸,日本的薩摩藩被擊敗降伏,長州藩則是元老院在日本最首要的盟友――自從擊敗鄭芝龍以後,元老院已經是全部東亞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了!

――像這麼厚顏無恥的話,就算本身這邊不要臉皮說得出口,澳洲那邊也必定不會聽的啊!

短短一年時候疇昔,鴻基的市容風采已經大不一樣,阮必成同窗非常清楚的記得,在他走的時候,堆積在鴻基的礦工都還是一群衣不蔽體、瘦骨嶙峋的肮臟傢夥。但現在看到的每小我,幾近都穿戴整齊。即使因為氣候酷熱的原因,有些人還打著赤膊,但起碼鞋子是大家都有的了,不管是草鞋還是布鞋。

“……平秋盛的貿易船隊不是還在鴻基麼?讓他不必去泰國了,提早在巴達維亞等著澳洲的船隊吧!”

如此出類拔萃的優良學習成績,讓一名賣力教誨的元老對這個越南孩子刮目相看,特地給他賜了個正式的名字阮必成――本來是想賜名叫胡誌明的,但被另一名元老勸止,說阿誰名字太招搖,因而改成阮必成――使得這個十三歲的孩子為此感到非常的鎮靜和衝動。此次臨高元老院貿易部向東南亞各國調派貿易船隊的時候,又把他這個東南亞土著以練習生的名義捎上了船,好讓阮必成同窗能夠順道回家探一探親。

此時,他正穿戴花襯衫和大號短褲,舉著遮陽傘,在監督著船隊的補給功課――本來這支船隊最遠隻籌算到暹羅去販運稻米,現在卻要改成前去爪哇島的巴達維亞,航程差未幾拉長了一倍,沿途固然陸地甚多,到處都能彌補淡水和果蔬,但卻冇有半個加煤站,以是全部海員都在冒死往船上裝煤。

與此同時,鴻基堡貿易區的貨色也是玲琅滿目,目前在臨高和大陸已經產能多餘的商品如食鹽、白糖、成藥都在傾銷,彆的,像臨高傳統的上風產品,玻璃器,水晶鏡,骨瓷,另有越南極度匱乏的輕工產品――鞋子、雨傘、扇子、帽子等也應有儘有,使得鴻基已經成為了紅河口三角洲上的一個大去處,各種商賈的船隻都在鴻基港的外埠停靠,首要都是華商,本來就在做這北部灣沿岸的買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