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_321.第32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如此頻繁的“出草”,天然給麻豆社帶來了很多仇敵,但莫納和他的父親——麻豆社的上一任頭領都對此不太擔憂。相對這個島上的其他部落,麻豆社本身就人丁格外浩繁,能夠動員五百多名兵士,在跟其他部落的交戰當中具有碾壓式的兵力上風。而四周的另一個大部落目加溜灣社,也是麻豆社的密切盟友。紅毛人的“雷銃”當然很短長,但他們人少,麻豆社並不怕他們,隻要出了大員港半天的路程,就不再是紅毛人的權勢範圍了。以是莫納和他的父親一向都以為,這世上冇有甚麼權勢能威脅到他們的部落和獵場。

在本來的汗青上,台灣島上的各種土著部落,在各路殖民者麵前的表示並不比美洲印第安人強多少,高山上的部落還能憑著地形死守,平原上的部落則是誰都能欺負。就算是一度讓荷蘭人感到頭疼的麻豆社、新港社,到厥後也不過是出動幾十個歐洲兵士,外加幾百名土著“皇協軍”,對這些土人展開一次掃蕩,就給等閒處理了:殺掉幾百幾十小我,再燒燬幾個村莊,就能逼迫他們投降歸順,乖乖進貢。之以是荷蘭人會在剛到台灣的時候感覺土人是個威脅,不過是因為他們當時兵力太少、隻要寥寥幾十人罷了。

——因為民風文明上的龐大隔閡,海南島的黎苗人丁,對於安身此地的穿越者來講,耐久以來始終是冇法利用的人力,也是一個潛伏的不穩定身分,讓苦於勞動力資本緊缺的履行委員會一向耿耿於懷。

遵循魏八尺本來的設法,在大範圍開墾台灣、扶植高雄市以後,本身少不得要演一回拿著玻璃珠子棍騙原住民地盤,利用他們寫賣地左券的西方殖民者典範角色。而遵循張偉這個先行者的說法,他當初帶著一幫人在台灣落腳的時候,也確切是先火併了之前鄭芝龍、顏思齊留下的屯墾移民和退休老海盜,又在黃石奧妙調派的福寧軍幫手之下,狠狠地跟土人打了幾仗,這才勉強站穩了腳根。

午餐按例是一成穩定的米飯、醃蘿蔔和土豆燉粉條,不過治安軍的炊事固然比不上百姓軍,但是每隔兩天還是會晤一次葷腥的,明天每小我就分派了一條烤魚,讓這些日本小個子相稱高興——日本固然自古就是稻米出產國,但受困於人多地少的日本環境,即便在戰國亂世結束以後,對於貧困的日本百姓來講,想吃飽肚子還是一件很豪侈的事情。很多日本農夫一輩子也吃不上本身種的水稻,貧民是一日兩餐小米飯配水煮蘿蔔,富人是一日兩餐大米飯配醬漬蘿蔔,逢年過節纔有鹹魚和豆腐來打牙祭。而來投奔“澳洲首長”的日本人,根基都是比淺顯百姓混得更慘的。對於絕大部分的日籍雇傭兵來講,每天都能吃上米飯就已經是疇昔冇法設想的事情,更彆提像現在一樣頓頓大米管夠,還能一日三餐,隔三差五還吃得上魚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