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跟著艦隊的下錨停靠,安裝在幾艘登岸艦、捕鯨船和貨船上的十幾門D-30榴彈炮,開端接踵收回狠惡的轟鳴,一枚枚122毫米榴彈在城牆上和城牆內轟然爆炸。無數朝鮮軍民的屍身碎片,彷彿被暴風掃過普通,一時候四散狂飛……而用火山石壘砌的城牆,也很快都被炸得粉碎崩裂,坍塌出了好些缺口,讓登岸艦上察看疆場的穿越者們紛繁撇嘴:朝鮮棒子的城池公然也是豆腐渣工程!
“……板載!殺給給!”
隆隆的炮聲和滿盈的硝煙,突破了這坐位於朝鮮王國最南邊的島嶼的安好。
以是,依托機槍的火力壓抑,日本敢死隊很輕易就跑過了開闊地,逼近到了城牆下――城外冇有壕溝。此時城頭上仍然冇有射出一支羽箭,也冇有誰還敢探出頭來丟一塊石頭。固然撲城的日本兵士並冇有照顧任何梯子或者繩索,但這貌似堅毅,實則薄弱的城牆,早已被122毫米榴彈轟開了很多豁口,身材肥大的日本兵士完整能夠通過這些豁口衝出來……而城牆上那些嚇破了膽的朝鮮兵士,則早就已經逃光了……
鄙人一階段,以李明為首的濟州島上登岸軍隊,首要任務就是在艦隊主力分開今後,在最短的時候內占據濟州島全境,如有抵當格殺勿論。但儘量製止騷擾淺顯布衣,不過官宦富戶的產業全數抄冇。然後還要在島上尋覓合適地點製作移民營地,另有就是儘量彙集糧食品資和各種牲口家禽……總之不管利用甚麼樣的體例,在移民艦隊拉著東江鎮移民返來的時候,濟州島的移民營地必須具有領受移民的才氣。
站在海灣中某艘登岸艦的艦橋上,海蔘崴遠東公司軍事委員會主席高建國搖著頭收起瞭望遠鏡,“……不到兩個小時就攻破濟州城,本地判官吊頸他殺……我大抵明白豐臣秀吉當年是如何囊括朝鮮的了。”
濟州島跟朝鮮王朝的乾係,與台灣島跟中原王朝的乾係很有些近似,在冗長的當代汗青當中,濟州島上的耽羅國耐久保持著半獨立職位,依托茫茫大海與朝鮮半島的統治者對抗。汗青上的新羅和高麗王國,都隻能滿足於耽羅國的名義臣服,直到十五世紀初期,朝鮮王朝才正式兼併了耽羅國,改名為濟州島。
崇禎四年十月,朝鮮,濟州島
直到這個時候,李明、高建國和宋濤等遠東公司諸巨擘們,才施施然地走下艦艇,乘坐裝甲運送車和吉普車隆隆駛入濟州府城。為了給這個代表著征服的入城式應景,每一輛吉普車和裝甲運送車上的高音喇叭,都吹奏起了震驚民氣的《蘇維埃停止曲》,掛起了鐮刀錘子的黨旗……城內殘存的朝鮮老弱婦孺,麵對著這些吵喧華鬨的金屬巨獸,全都如同親眼看到了妖魔現世普通,一個個直嚇得渾身顫栗、屎尿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