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冇體例,周奎隻能誠懇交削髮財,順軍從他家中抄出了三百萬兩銀子的钜款。
被李自成狠狠的清算一番後,這些人必定會馳念崇禎在位的時候。畢竟,崇禎在位的時候他們的日子過的但是舒坦萬分。
吳三桂仗著關寧鐵騎,還想著和之前在大明時候一樣聽調不聽宣,李自成絕對不會承諾。
……
劉方說的也有事理,李自成在攻陷都城以後,就休整全軍,精煉麾下兵馬,將其他的流民、炮灰全數編戶分田,隻要一年時候,就能在北直隸紮下根底。
但李自成成了大順天子,卻不明白“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事理。打進都城,還是不改劫富濟貧、打土豪分財產的老一套。
“譚主簿說的有事理,不過門生要彌補一句,李自成現在另有幾十萬雄師,如果他能鎮之以靜,分撥官員,梳理民政,就算攻不下江南,將來也能穩定北方,和我大明劃江而治!”
風元也隻能心中感慨,世上的怪傑異士多不堪數,但除了極少部分以外,絕大部分都冇有出頭的機遇,最後碌碌平生。
所謂的關寧鐵騎,每年都要耗損大明一大半的餉銀。崇禎三餉之一的遼餉,就是專門為了遼東軍設立。
這類行動,和士紳眼中的“明君”截然相反。
在曉得李自成拷掠了七千萬兩銀子時,統統人都變了神采。
風元當初從金陵獲得的寶藏,也就兩千多萬兩銀子,隻用了一小部分,就招募了一支兵馬,拿下了淮北重地。
以是此次議事的時候,譚有道在稟報風元以後,也把劉方帶了出去。
他是在風元前去京師之前投奔的淮北士子劉方。
“吳三桂引韃子入關?”
到時候,就算北方的士紳不平抵擋,也能安閒的用雄師將之彈壓。
此人籍貫鳳陽,數年前考中秀才,厥後鳳陽被張獻忠攻破,便流落兩淮,憑著寫寫算算的才氣勉強餬口。
邳州府衙,風元調集部下籌辦議事,譚有道、薑英傑等人也聽到這些動靜。
但即便是英豪,冇有機會,也和淺顯人一樣,隻能被局勢碾壓,冇法出頭。
“劉先生說的不錯,如果李自成遵循先生的戰略,的確有坐穩北方的能夠,不過……本王方纔接到動靜,李自成此時已經帶領主力兵馬,籌辦去攻打吳三桂……”
厥後風元拿下大半個淮安府,此人就來到了邳州投奔,在民政和天下局勢方麵,很有一番觀點。非常獲得譚有道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