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平之戰開始_第290章 自題一首述衷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連起來的意義就是:隻可惜,趙括這顆匡扶社稷力挽狂瀾之心,卻不為趙王所瞭解。

趙括是「無計」之人嗎?明顯不是,「無計」之人豈能打贏上黨之戰,又豈能迫使白起自刎而亡?可恰好如許一個「戰略高超」之人,卻對於內部的排擠無計可施。此中悲苦,不言可知矣。

王宮的衛士不過是生在膏腴之家,雖是甲明胄亮,卻那裡見過這般的場景。聞言以後,紛繁停動手中的行動,傻愣愣地待在了一旁不知所措。

當然,趙括收回此語的目標就是要讓本身「一心為國、無端受冤」形象完整地建立起來,固然有些投巧之意,但這又何嘗不是趙括此時的實在表情呢?誰情願,在一場大勝以後,卻被抓入囚車當中,困守鎖鏈之下呢。

「是!」一眾親兵齊齊回聲道。

「誰敢!士可殺不成辱!誰敢以犯人之身待我家大將軍,先嚐嘗吾等手中的劍,利否?」身後的親兵們說著就要拔刀出鞘。

一邊套著鎖鏈,趙括口中卻又開端喃喃自語道:

靈台無計逃鏈鎖,風雨如磐暗故園。

「大將軍!」領頭的校尉方纔發聲,趙括一個眼神瞟過,眾親衛刹時低頭,再不敢有半點的違背之語,紛繁將長刀收回鞘中。

「給本將記著,長刀乃對敵之器。」趙括冷冷地對眾親兵說道。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故園」者,趙國也。

短短二十八字,將本身「故意報國,有力迴天」的悲楚寫儘,更將本身「以死報國,以身獻國」的巨大胸懷道明。一個「偉、光、正」的高大形象刹時建立。

荃不察:語出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衷情兮」。荃,香草名,比方為國君。不察,即為:不睬解。

「薦」者,奉獻也。

恰是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說的是本身為國捐軀、矢誌不移的決計。隻是將其「神矢」二字換成了「鏈鎖」,明顯用在此處,最為得當不過。

話音畢,就連給趙括戴上鎖鏈的王宮衛士也紛繁跪倒在地。如此愛國之將,本當以「國士」待之,趙王為何故用鎖鏈、囚車而困之焉?

但即便在如許的環境下,趙括還是冇有放棄。

王宮的衛士隨即看向了一旁的平原君。平原君先是感激地看了趙括一眼,隨即向著眾王宮的衛士漸漸點了點頭。

看那些親兵們一個個凶神惡煞的模樣,明顯是在疆場之上不知搏鬥過多少人的精銳之軍,而那半抽出來的長刀,更是讓氛圍中都滿盈起了血腥之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