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平之戰開始_第206章 報至邯鄲論功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現在,他的兒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直接不騙了,改本身做主了?!

目睹著兩位大臣都極力為趙括說話,趙王明顯有些不悅了,當即看向了上大夫樓昌。

月夜之下,一隻孤鴿向東北而去,底下數十飛騎分離西南。

最後趕到的藺相如幾近是被人抬著上了殿,而在拿到趙括的帛書以後,本已病入膏肓的藺相如那慘白的臉龐之上,竟然暴露一絲迴光返照般的紅潤:原覺得是上黨疆場出線危急,這才拖著沉重的病軀倉促被抬到了宮中,卻不想竟是大好的動靜。

這話的確就是指著樓昌的鼻子說他在通秦了,樓昌也冇慣著平原君,當即痛斥道:「胡言亂語,不知所謂!」

一想到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彷彿也是以棍騙的手腕將軍權拿走,轉手就將朝堂上所謂速救閼與城的承諾拋諸腦後,直到秦軍來攻,這纔出兵打了後續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固然終究博得了勝利,但欺瞞的手腕,趙王算是記下了。

可惜,並不是統統人都會站在趙王的角度考慮題目,更多的人隻會站在趙國的角度去對待題目,起碼身為公室之人的平原君趙勝,和上卿藺相如便是如此。

但是,樓昌並不是,他對於本身的定位很簡樸——切近強者。對,是憑藉強者而不是趙王。隻是現在的局麵,如果持續置身事外明顯是分歧適的。

這讓一眾的秦兵們如何能夠接管得了?!

這明顯是對於王權的極大不尊敬,乃至能夠說是踩踏也不為過。如果長此以往,王上另有甚麼威望可言?

一番看似公道的話語,實際上倒是禍心包藏……

心腸疏導道:「但從實際的結果來看,趙括一掃三年的頹勢,將傲視天下的秦軍趕入了絕境當中,確保了大趙此後十數年之安然,可謂功大於過也。實不宜再有措置之語也。」

幸虧,白起仍在,秦兵仍舊儲存著最後的信心——對武安君的信心。

本該道賀的聲音,卻被趙王接下來的話語生生打斷。

樓昌明顯是看懂了趙王所擔憂的是甚麼,當然,藺相如也好、趙勝也罷,或許也都看懂了趙王的擔憂,隻是他們更以趙國的榮辱興衰為重。

告急召來了大臣和親信們——平原君趙勝、平陽君趙豹、上卿藺相如和上大夫樓昌幾人,齊齊商討之。

若不是武安君白起親身坐鎮,若不是看到了魏軍的糧草入庫,若不是秦軍的軍法實在嚴苛,恐怕此時的秦軍早已叛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