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而趙軍重馬隊的鋒銳為之一鈍,但很快在校尉的調劑下,新的鋒矢構成,來不及傷悲與膽怯,趙軍騎軍踏著火伴的屍身與內臟,持續朝著秦軍壁壘進步。
需求整備的拋石車,已經從庫房中推了出來,石彈、火焰彈,更重彈藥已經擺放在一旁,幾十名兵卒在屯長的批示下,忙上忙下地調劑著拋石器的角度與位置。
但是,疆場之上,向來時故意者勝偶然,多謀勝少謀,這是戰役的鐵律。
本來被特地庇護著的、馬隊的剋星——床弩,已經一一擺放到位,一百二十名壯漢正使儘儘力地在遲緩地鞭策絞盤,絞盤的另一頭則是數根牛筋鞣製而成弩弦。
躲在一旁的秦軍盾兵聞令,趕快將身邊的步兵護在盾牌之下,但人的速率畢竟趕不上箭矢,固然有少量的箭雨插到了盾牌上,收回“叮叮鐺鐺”的聲響,但更多的箭矢還是落在了秦軍將士的身上,頓時秦軍壁壘哀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