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1995_第四十二章 水井和主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發明遺骨的阿誰水潭間隔這裡起碼七八十千米,要翻越四座海拔六七百米的山嶽,沿途荒無火食,不但冇有公路,連山徑小道都冇有,如果不是2011年阿誰地質科考隊前去考查,永久都冇有人能發明杜秋實失落的奧妙。

“早上九點就走,趕下午四點半的火車。”杜秋站在大柳樹上麵和他們閒談了一會以後,說道:“你們先釣吧,我到青石岩那邊去逛逛。”

這個故事穿越前林大偉說過好幾次,每次都黯然神傷,慚愧不已,這類刻骨銘心的戴德之情很私家,誰也冇法安撫,也無從安撫,杜秋隻好跟著感喟了一聲,同時大腦高速運轉,想著如何幫親爹把這份心結給彌補上――在穿越前的阿誰時空裡,父母仳離後,外公固然從冇說過親爹的不對,也從不由止親爹三天兩端的看望和貢獻,但每次都黑著臉,很少和他說話。

中國很多處所都儲存著正月十五送燈的風俗,有的處所送花燈,有的處所送紙燈,各有各的做法,也各有各的寄意,東北很多處所送的是麵燈,用玉米麪做的叫金燈,用小麥麵做的叫銀燈,用蕎麥麪做的叫鐵燈,蒸熟以後倒入燈油,裝上燈芯,送到家宅各處、門口門路以及先人和已故親人的墳頭,祈求保佑並依托思念之情。

林大偉不是戰役村的人,之前住在鎮子上,1979年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初中,不料當年春季父母在山裡采藥時碰到了泥石流,雙雙罹難,父母歸天後,哥嫂不但不肯意供他上學,連最根基的衣食都要剝削,林大偉隻好停學在家,靠幫人放牛維生,大夏季裡都冇有一件像樣的棉襖,隻能裹著破被子出門,1980年杜秋實失落以後,外公傳聞了他的遭受,起了惜才之心,就招過來當半子養,然後纔有了現在的統統。

“明天是正月十五,秋子如何能夠去你家吃晚餐,你是想讓他幫你下廚吧?”

但是外公的脾氣確切如親媽所說的那樣,剛硬峻厲,油鹽不進,並且一天到晚板著臉,喜怒不形於色,底子無從猜想他的設法,冇法對症下藥,杜秋這幾天揣摩了很多異想天開的點子,成果都被親爹或者親媽以為是餿主張,完整不成行,這會他又想到了一個新點子,說道:“姐夫,要不乾脆你改姓杜吧。”

1995年2月14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當然了,杜秋不成能任由孃舅的遺骸留在荒漠當中,隻不過現在大雪封山,冇法疇昔搜尋,是以他籌算等春季雪化了以後,單獨一人去把遺骨帶返來,葬在外婆的墳塋中間,讓孃舅與母相伴,入土為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