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孫子扶住她,眼中閃過一絲心疼,隨即轉頭看向老者,語氣冰冷:“既然前輩不肯放我們分開,那就獲咎了!”他深吸一口氣,變更體內全數的“靈聞”之力,四周的統統在他眼中變得清楚非常,老者的力量活動軌跡也儘收眼底。
孔子重重地放下茶盞,“即便如此,儒家也該當執掌答覆之盟主!我儒家乃治世之學,唯有我儒家方能指導世人走向正道!”
“孔夫子,一家獨大,看似風景無窮,實則危急重重。唯有百家齊放,方能長盛不衰。”孫子持續說道,“百家爭鳴之地,本就應是百花齊放之所。若一家獨大,難道違背了此地的初誌?”
孔子目光炯炯地盯著孫子,緩緩說道:“這文明答覆的魁首,必須由老夫擔負。”
老子捋須淺笑,讚成地點了點頭:“孫子所言極是。孔丘兄,你我兩家何必固執於流派之見?不如聯袂共進,豈不美哉?”
黑衣老者平空呈現,強大的威壓讓世人呼吸一滯。
孔子捋著髯毛,目光閃動,明顯是被孫子的話震驚了。
“前輩,我偶然與你為敵,隻要你放我們分開,我立即撤去樊籬。”孫子沉聲道。
世人聞言,皆是麵露憂色。
此言一出,在坐世人皆是一愣。
孫子站在中間,眉頭舒展,不知該如何化解這僵局。
“慢著!”孔子俄然展開眼睛,目光炯炯地看向孫子,“孫子,你究竟想說甚麼?”
孫子承諾了老者的前提,老者撤去力量,樊籬也隨之消逝。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閃現出儒家典範中的各種教誨,又想起現在百家爭鳴之地的混亂局麵,心中不由衝突重重。
“幫我找到我的傳人。”
此言一出,世人皆是一驚。
“孔夫子,道家講究‘道法天然’,而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看似分歧,實則殊途同歸……”孫子頓了頓,目光掃過世人,“試想,若無‘道’的滋養,‘仁義禮智信’又從何談起?若無‘仁義禮智信’的標準,‘道’又如何表現於人間?”
孫子早推測孔子不會等閒讓步,他安靜地拱手道:“孔夫子德高望重,儒家學說天然相稱首要。隻是,現在我等身處百家爭鳴之地,若隻尊一家之言,難道孤負了這‘百家爭鳴’之名?更何況……”他頓了頓,語氣變對勁味深長,“若百家不能同心合力,這文明答覆之大業,又談何輕易?”
孫子感遭到這股支撐的力量,心中更加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