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一到手,王洋在湯姆的幫忙下開端對軍隊停止新的整編,因為物質有限,冇法全數遵循駐印軍的體例來整編,隻好從實際環境解纜。主如果對火炮的安插,炮營擴編為炮團,火炮大換裝具有1門105毫米榴彈炮、1門75毫米山炮、3門37毫米反坦克炮、3門九二式步兵炮、2門75毫米克虜伯山炮、1門克虜伯75毫米1903型野戰炮、1門PAK37戰防炮。其原有的迫擊炮調往城防營建立迫擊炮連。1、2、3團各建立一個8門製的60毫米迫擊炮連、每營再建立一個2門60毫米迫擊炮連排,需求時也能夠集合利用。間諜營成了一個8門製81毫米迫擊炮連,各連增編一個具有6支擲彈筒火力排。因為兵員有限為包管戰役力每團暫編兩個營。除師直屬的設備外,王洋手上另有九個連的設備。為了進步每個團的進犯力決定給每個團新組建了一個美械連構成全團的尖刀連。歸團部直屬由副團長兼任連長。幸虧侯靜儒為本身弄來了六百新兵,以是新組建一個連是冇有題目的。而間諜營也冇有停止全數換裝,而是遴選一個連全數換裝。其他兩個了全數換裝日係兵器。王洋之以是如許做是確保後續的彌補。要不能戰損會把本身的軍隊淘成萬國造啦。又從龍城抗日大學、龍城抗日小學以及勞工中彌補一部分人進軍隊。而原師直屬的那些軍隊能夠全數換裝美械設備。現在王洋手上有七個美械連。而野戰病院的設備也擴大了一倍,王洋決定在城裡在設一個病院。如許軍民分開,便於辦理。
王洋從周老太爺那得知,肖國維想回萊縣去王洋的龍城抗日大學執教。王洋有些不明白,周仲樂解釋說道,抗戰後龍城大學併入西北大學。在各所大學併入一起後。他們的職位就顯得不那麼首要啦。餬口過的很不是很好。再加上王洋為了穩固萊縣,從西安高薪禮聘了很多人才歸去。眼看萊縣越來越安定,在火線事情的這些人也想歸去事情。一來、深切火線報效故國,二來、也可改良家裡的餬口。以是纔會有明天肖國維代表龍城大學的一些教員來請周仲樂幫手的事。王洋想著也好,本身辦的龍城抗日大學師資力量太弱。如果他們能插手,那培養的人才就更多啦。但畢竟是火線,安然上比不了火線。以是王洋再同意之前還是跟他們開了一個座談會。讓他們清楚的體味一下萊縣當前的環境。但是王洋表示火線的餬口一定比火線好,但是他必然會確保在坐的各位火線家人的餬口保障。有了王洋這個保障,大師也就無後顧之憂啦。這一次有肖國維為首的原龍城大學教職工12人情願跟王洋去萊縣同時另有二十幾個華北籍的門生也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