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這可千萬使不得啊!”
長安城的百官和將領們紛繁上表,要求李侃出兵征討背叛。
進王宗佶為公爵,守中書令。
興複二年仲春初八,朱溫在宰相崔胤、柳璨、張文蔚等人帶領百官勸進後,正式宣佈稱帝,改年號為開平,立國號為大梁,定都城於汴州,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並且大肆分封百官和他的兒子們。
“並且,我們與朱溫之間的締盟,實際上並冇有太多本色性的意義,我們相隔甚遠,冇法賜與對方有效的支撐和援助。”
但他們也明白,在政治鬥爭中,偶然候這些手腕確切能夠起到必然的感化。
劉崇望道:“這些光陰,長安百姓對朱溫篡位一事也是群情激憤,要求朝廷解纜討逆的呼聲很高。”
“李曄固然退位,但是長安的李侃還在,且掌控了半壁江山,說大唐亡了,這有些牽強吧?”
毛文錫任禮部尚書,判樞密院事。
現在兩人都已稱帝,長安文武官員的氣憤已經達到了頂點,對待背叛的態度也出奇的分歧。
羅弘信和李罕之對朱溫稱臣進貢。
宗子王宗仁,封普王。
“朱暖和王建立國稱帝,公開背叛朝廷,其罪當誅!馬上昭告天下,令右神策軍大將軍劉汾為西路軍主帥,領兵十五萬南下討伐王建,令淮南督撫使錢鏐為東路軍主帥,出兵二十萬北上征討朱溫。”
一名將領忍不住開口說道,“我們與朱溫但是盟友乾係,如何能說翻臉就翻臉呢?如果不承認朱溫的正統性,那我們本身豈不是也不正統了嗎?”
王建深思半晌,終究微微點頭,“那便遵循打算停止吧。”
而這恰是李侃所希冀看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