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聽聞,頓時火冒三丈,“他倒是敢狗仗人勢,靜難軍不過三萬兵馬,也敢威脅朝廷?”
七月,閬州城終究被攻破,楊複恭、楊守亮和楊取信等人詭計從商山逃往河東,尋求李克用的庇護。
他緊咬牙關,強行壓抑住內心的氣憤,深深吸了口氣,然後遲緩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遵循劉愛卿所說,封王行瑜為太師,賜賚尚父之尊號,並犒賞鐵券。”
韋昭度當即辯駁道:"尚書令自太宗後即不以授人臣,連當年的郭子儀以大功拜尚書令,且畢生遁藏,他王行瑜何德何能?"
劉崇望也反對道:“王行瑜不過一小末節度使,冇資格擔負尚書令一職,若朝廷允了他,隻怕會讓其他藩鎮嗤笑。”
聽聞李茂貞吃癟,李曄心花怒放,他的大誌壯誌彷彿又重新燃燒起來,不顧群臣的反對,下詔再招募三萬禁軍,詭計重振朝綱。
楊複恭和楊取信當場被處決,楊守亮則被押送回京,終究慘遭梟首示眾。
三月初十,美人周氏為李曄生下了一對龍鳳胎,李曄喜不自禁,為兒子取名李禋,但願他茁壯生長,而女兒則被賜名李景兒,依托了對她誇姣將來的希冀。
韋昭度趕緊說道:“依微臣之見,這能夠僅僅是王行瑜的一次摸索罷了,他那裡來的來由帶兵逼迫長安城?”
李曄服膺取杜讓能臨終前的囑托,這段時候以來一向努力於招募兵士,組建了將近六萬人的禁軍步隊,並每日抓緊練習。
田令孜和楊複恭這兩位昔日權傾天下、呼風喚雨的大寺人前後被處決,李曄心中湧起一股激烈的成績感。
李曄肝火中燒,恨不得立即出兵征討王行瑜,但是明智奉告他必須沉著下來。
李曄怒不成遏,在幾位宰相麵前大發雷霆:“王建多次上表要求誅殺陳敬瑄、田令孜兄弟,朕明令製止,要求將他們押送至長安受審。可王建竟敢把朕的話當作耳邊風,擅殺朝廷重犯。”
在場的幾位宰相見李曄身為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說出這般有失麵子的話語,不由感到一陣難堪。
畢竟那增加的一成稅款本來就是他從朝廷的稅收中強行扣除的,現在算是費錢買戰役,誰曉得李曄在長安還能支撐多少年呢?
“現在我們不但不能究查王建的罪惡,反而該當趁此機遇拉攏他纔是,最好能讓他跟李茂貞相互仇視,如此一來,也算是給禁軍的練習爭奪一些貴重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