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李滿囤冇再讓騾子進鋪子。潘安幫餘財多卸了車裡的東西後便即就回了莊,隻留餘財多在鋪裡擺放。
付秀才200文,李滿囤夾著招牌和價目單回到鋪子。
鞋子訂好後李滿囤去百歲巷宅子瞧了瞧,然後又打乾井裡的水火線才鎖了門回了北街鋪子。
“皮子這麵做鞋麵,有毛這麵做裡。……”
“他這鋪子就是我經的手。”
這事如果擱二十年前,脾氣火爆的沈鞋匠一準叫兒子門徒把這個如何看如何象來拆台的鄉巴佬給打出門去。
三口缸和櫃檯排成一行,以便利客人看糧。其他的量器則和扁籮疊放在缸後。
“客長,你可要代寫水牌。”
秀才調慣了為人代寫招牌的謀生,寫完招牌還不忘招攬買賣。
城裡的鞋匠,也是家傳技術。鞋匠姓沈,子承父業後製鞋四十年,明天他第一次見到有人拿著整張的綿羊皮來他店裡做鞋,並且,來人還拿著雙茅草和雞毛編的毛窩,說就照著這個模樣做。
算清楚賬,李滿囤心中歡暢,感覺這糧店買賣能做;而餘財多則是比他店主更歡暢,400文中,他們莊仆能得160文,他和養騾子兼搬送貨的潘安以及磨糧的人按三份分,自家能得50多文――對比先前一年到頭都剩不下錢來講,的確就是天上地下。
不過想也曉得,這年初還能發財的,都是聰明人。
李滿囤聞談笑道:“本年隻要新糧,陳糧得來歲夏收後纔有。”
秀才捧出一遝他與人寫春聯的紅紙,說道:“紅紙60文,潤筆40文。”
比來,李滿囤的糧食不止按時價賣了,還掙到了很多加人為。現聽得沈徒弟人為開價400文,雖感覺貴,但也實在想嚐嚐。因而李滿囤交了400文後由伴計給量了腳,獲得一張五今後取貨的根據。
恰是一年最冷的時節,天冷不說,還常常下雪,長工們在城門口給凍得蹲不住,便就乾脆不來了。北街上做這些伕役買賣的鋪子連帶地也冇了買賣,因而他們也跟著歇了業,躲在家裡窩冬。
目睹餘財多算得快並且無錯,李滿囤方算是放了心。
城裡人家也不是家家都有地,並且即便是家裡有地的人家,其糧食也都是耕戶們送來的耐存的穀子,他們家常吃米,還是得找糧店換。以是,北城門口這邊的鋪戶和住家目睹家門口有了糧店,自是要出去瞧瞧。
“李爺,哈哈,”朱中人笑著拱手:“開業大吉,開業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