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笑笑鬨鬨追逐起來,院子裡充滿歡聲笑語。
黎耀楠非常對勁,公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兒子孤身出去一趟,整小我彷彿都沉澱下來,顯得更加成熟,行事也更有章法。
比擬起黎旭的煩惱,黎耀楠心中感慨,想當初,他入翰林院,那但是貓嫌狗不睬,到處碰鼻,要不然他也不會落得一個鬼見愁的名號,誰說翰林院是淨水衙門,誰說翰林院的文人狷介,那是冇有遇見對的人,正如贓官愛銀子,文人愛羽毛,越是文人,越喜好附庸風雅,越喜好清貴名聲,他們能夠看不起勳貴,他們感覺本身很高貴,他們視財帛如糞土,但對當朝大儒,誰說他們不湊趣了,能夠獲得大儒的指導,能夠獲得大儒的讚美,那可倍有麵兒的事情,文人就好這一口。
但是,哪怕他躲在山坳裡,黎熙都有阿誰本領把他給找出來,這日子真是冇法過了。
旭兒這一去,冇有幾年必定不能返來,夫夫倆再三查抄籌辦,直到黎耀楠感覺再也冇有疏漏,這纔給兒子放行,準予他出發上路。
旁人顧忌福王,他可不會,福王固然是皇親國戚,身上卻冇有任何職位,權勢還冇有父親大,再說了,聽聞福王府裡很亂,福王世子也是個不受寵的,福王會不會給他撐腰還不必然。
黎熙越戰越勇,受傷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武力值那是蹭蹭蹭地往上漲,僅僅半年時候,他就從兩人鬥得旗鼓相稱,變得頗占上峰。
黎府的門檻再次被各方踏破,黎旭身價暴漲,前來講親的人,一一被林以軒婉拒。有人失落,有人怒,也有人興高采烈籌算看戲,京中好人家的女兒,黎家一個也看不上,等黎旭再大幾年,好閨女都被彆人挑走,看他能找一個甚麼樣的,隻怕悔怨都來不及。
得,小霸王冇脾氣了,小弟又靈巧,又敬愛,貳心疼都來不及,又哪捨得指責,剛纔必定是小弟講錯,絕對不是他用心為之。
黎旭表情極好,連日的舟車勞累,統統的怠倦在他見到親人的那一刻,刹時一掃而空,隻剩下滿心歡樂與溫馨。他拍拍弟弟的頭,笑著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