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動力方麵,設備兩台蒸汽機,一座燃煤鍋爐,主機功率850千瓦時,比李光弼將號角還大四分之一,約合一千馬力,不加掛帆船航速為16.5節。
上到舷梯,一行人登上艦尾,麵對著廣場,廣場上近萬名水兵官兵與技術職員列隊以待。
這類三桅杆的設想,好處是能夠張掛帆船,采取風力飛行。節流煤炭和飛行過程中的補給時候。
“好!”王楓點了點頭,領著陳老邁、周秀英、楊水嬌等人向位於正中間的505艦走去。
一千馬力與當代兵艦是不能比的,在當時卻絕對是先進的技術,關頭在於王楓對發動機的瞭解超出了這個期間的程度,它采取的蒸汽機產自姑蘇動力,完整國產化。
王楓等人與官兵們相向還禮!
陳村幾個兄弟中,隨船同業的陳老四,這時,就轉過甚高傲的先容道:“楊副軍長,這三艘保護艦固然洋人還在的時候就已經完工,但是我們回絕了洋人蔘與製作的發起,從船體設想到正式完工,再到焊接每一塊鋼甲,美滿是我們的工程技術職員親力親為,這是我水兵第一批純國產化的戰艦。”
“升軍旗,唱軍歌!”
製退複進機的道理很簡樸,但思惟的限定就如一道牆橫垣在火炮技術火線,隻要安裝了製退複進機的火炮,纔是真正當代意義的火炮,今後以後,火炮不再受複位題目困攏,陸地炮也能夠從龐大的重量中擺脫出來。
“哦?”楊水嬌迫不急待道:“那你給我們說說,與洋人的保護艦到底有哪些分歧,又采取了哪些新技術。”
很快的,船隊緩緩停靠上了船埠,王楓剛一下船,陳老邁就迎了上來。敬了個禮:“見過總司令!”
它們的排水量為標準兩千兩百五十噸,滿載兩千七百噸。艦長六十三米,舷寬七米半,最大吃水三米半,幸不辱命,速射艦炮終究研製出來,設備有三門122毫米艦炮,最大射程八千五百米,六門75毫米艦炮,最大射程六千五百米,每門炮標配一個彈藥基數。最大可照顧三個彈藥基數....”
畢竟期間分歧,環境分歧,民盟軍水兵固然起步晚於西方列強,但當時也冇甚麼高精尖技術,迎頭趕上不難,完整有才氣與西方列強在陸地上一爭高低。
兩年前,王楓在軍中引入了彈藥基數的觀點,如五四式步槍,一個基數是兩百發7.62毫米槍彈,迫擊炮一個基數是六十發炮彈,75炮是一百發,122毫米與152毫米加農炮都是八十發,是以每一艘保護艦的標準載彈量是840發,最大為2520發,隻要炮管不出題目,火力刁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