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胡亂華_第三零四章 沉重的役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vid/<

尤其令人髮指的是,百姓們在勞役中滅亡或軍戶死於交戰,常常被汙以逃叛或投敵的罪名,一來不必發給家眷撫卹,二來能夠告訴處所官府以追捕亡叛的名義到死者家裡抓壯丁補代。成果死者家眷被迫百口流亡,因而又取本家之人,本家再逃,便取鄰伍,鄰伍流亡,則見到村人便捕!成果是一人有犯,合村皆空!

更過份的是,某些處所的關津渡口竟然以競價的體例出售每年的收稅權,價高者得之!比如王敦攻占石頭城之前的石頭津便是如此,當年的代價是五百萬錢,多收的都是自已的,厥後稅吏被王敦擯除才臨時中斷,從這一點上,王敦倒辦了件功德。總之,朝庭與各級州郡皆是巧立項目,隻要想不到,冇有做不到!特彆是州刺史及郡太守的迎送錢,動輒數百萬!以上統統收上來的錢亦是要求又圓又大!”

劣製貨幣普通為淺顯百姓持有,為了上繳捐稅,他們必須去鬼市花高價兌換成足值貨幣,可貨幣估客必定要從中取利,這些人幾近都是本地的豪強所調派,無形中百姓相稱於多繳了一重稅。

另有些遙遠地區的俚民,如廣州的某些山地,本以農耕為業,不產銀,但為師的師兄陶侃卻強迫俚民繳銀。俚民隻能被迫到闤闠賣掉農副產品,再買回白銀。因為他們與外界說話分歧,又不懂買賣法則,是以在買銀經常常受欺,山民生xìng儉樸,虧損不知如何申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雖說廣州州治番禺為我朝首要的對外經商港口,常有林邑(越南中部)、扶南(柬埔寨)、訶羅縠(印尼)、師子國(斯裡蘭卡)、身毒、以及海西的陂斯、大秦等商賈前來,確是需求金銀買賣,但如此不顧俚民死活,實在過份了些。”

荀灌娘嘲笑道:“中劣等夫君約占我朝丁口數的兩到三成,這麼點人如何抵擋?是以很多餬口貧苦者寧肯私賣給豪強大戶為奴也不肯為夫君,固然朝庭三令五申,卻屢禁不斷,這就直接形成了朝庭把握的黃籍越來越少,而在籍者的承擔也呼應減輕。同時朝庭為招攬流民,對南來的流民登為白籍,不征稅不平徭役。”

說著,看了看雲峰,見他麵現驚奇之sè,又自嘲般的笑了笑:“或許斷山你會以為上等夫君承擔較輕,那麼你就錯了,剛纔隻是田賦,而租調的征收是又另一套體例,即計資評等按戶征收!絕大多數的處所官員挖空心機多算、虛算夫君產業。進步夫君家貲品級。以儘量多收,官方有歌雲:務在裒剋,刻又刻之!又所謂:桑長一尺,圍覺得價,田進一畝,度覺得錢,屋不得瓦,皆責資實。使得百姓們樹不敢栽,土不敢墾,房屋破敗漏雨不敢加泥蓋瓦。當然了,建康四周稍有收斂,天子與諸多朝庭重臣腳下,官員不敢妄為。但是在處所郡縣,為師所說的都是遍及征象,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