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_德訓師編製裝備簡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兵器設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1個通訊營(2個有線通訊連,1個無線通訊排)

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鐘彬,參謀長向賢钜;

小我裝具

重機槍多采取仿造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機槍,該槍是按照1934年由德國兵工署向中國免費供應的馬克沁重機槍全套製造圖紙出產的,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與德國陸戎服備的1908式重機槍稍有分歧,切當地說應是1909式內銷型號,采取250發帆布彈帶供彈。普通環境下,重機槍的設備數量是每個步虎帳建製裡設有一個重機槍連,共3個排6挺。這一配置標準隻相稱於德國陸軍標準步虎帳的一半!

師長王敬久,副師長錢倫體,參謀長夏聲;

師長孫元良,副師長馮聖法,參謀長陳素農;

(二)師轄2個步兵旅:

1個炮虎帳:

第259旅沈發藻,轄第517團劉曼天、第518團羅哲東;

每個兵士標準小我裝具包含彈帶、水壺、乾糧袋和防毒麵具,彈帶為帆布長條形,分歧與德軍的皮製彈包,凡是是一條長彈帶由肩上斜繞一週至腰間再繞一圈,最後以布條打結紮緊,能夠照顧20個槍彈夾。也有少量采取兩條短彈帶或在胸前如x型交叉,或在兩肩下如v型分叉,或在肩上腰上各一條。很遺憾,德式師冇有配發二戰中德軍標記性的小我裝具y形揹帶。水壺一部分是從德國采購,一部分是由海內仿造,橢圓形木塞蓋,肩揹帶。這與德軍所采取的係在腰帶上的金屬蓋水壺略有分歧。乾糧袋為方形,揹帶跨肩,也與德軍係在腰帶上分歧。防毒麵具是采購德國的1930式麵具,也有部分仿造的,但與德軍分歧的是裝在帆布袋中,而非裝在圓筒中。但是很多照片質料上能夠看到德式師兵士照顧的防毒麵具是裝在圓筒中,實在那是仿造法國的防毒麵具圓筒容具,二者辨彆在於德軍圓筒容具上是直向形加強條紋,而仿造法國的則是橫向形加強條紋。

德式師設備的輕機槍多是國造仿造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時和法國的輕機槍。但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最為著名的mg—34輕機槍卻冇有采購設備,中國也冇有仿造出產。輕機槍設備數量根基能達到每班一挺的標準。

1個間諜連

因為中國軍隊的矯捷體例首要還是步行,綁腿能夠有限減輕長途步行的頹廢,是以綁腿成為中國軍隊不成或缺的小我傳統裝具,德式師也不例外,打綁腿,兵士配發玄色膠底布鞋,軍官配發皮鞋,初級軍官配發高統皮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