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未走近,李文貴便抱拳笑著說道:“抗倭豪傑譚大人,久仰久仰!”
李文貴一邊領兩人進會客堂,一邊對跟在身邊的劉德福叮嚀道:“上好茶,陳公公送的那種。”
戚繼光一聽他的話,立即點點頭,深覺得然。
這門房也是會做人的,如此說話,就是要讓譚綸曉得,公子很正視他。
不過此時譚綸聽到李文貴問了,也冇有坦白,便給他先容道:“福建總兵戚繼光,字……”
至於玻璃作坊,反而是最輕鬆的。因為臨時就隻需求修建一處玻璃作坊,由京師那邊的玻璃作坊所帶過來的人去做,他要乾與的反而起碼。
譚綸聽了,一點都不奇特,當即答覆道:“估計財神在南京的這段時候,南京這邊的權貴,能拜訪的早都來拜訪過了,畢竟跟著財神能賺大錢,誰會不在乎的?”
他們留在南京的時候有限,彆是白跑了一趟!
譚綸這邊,則是淺笑著對李文貴說道:“我們兩人,皆是奉旨北上,路過南京,聽聞財神在這,便慕名前來看看,趁便也有一事,想問問財神的意義。”
李文貴看到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身穿便衣,卻自有一股氣勢,和他見過普通官員有較著辨彆;邊上另有一個年青一些的,大抵四十歲高低,固然一樣是便衣,卻站得筆挺,讓人一看,就感受是軍中之人。
譚綸聽了,表情公然受用,隨後就看到有幾個東廠番子簇擁著一個年青地不像話的年青人,正快步過來,他便曉得,這小我應當就是大明的財神,當明天子的小舅子了。
他還冇先容完,隻是說了一個名字,就被欣喜的李文貴打斷了。
說到這裡,他又低聲彌補說道:“我家公子忙的時候,比大品德級還高的官員過來,都不必然會晤。但是小人一稟告是譚大人來訪,公子立即放下了手中事情過來了!”
錢莊要修建起來,職員要培訓到位,哪怕有京師錢莊能夠參考,也帶了人手過來,卻也有很多環節需求他親身過問。
這是戚繼光的誌向,他天然不成能到處嚷嚷,是以,外人普通是不曉得的,隻要幾個年青老友曉得罷了。就連譚綸,也不清楚。
為此,他不由得轉頭看看戚繼光,眼神中帶著一些佩服。
兩人說完以後,皆是哈哈一笑,這一見麵的氛圍就相稱好。
而譚綸從這語義上聽出來,這是戚繼光寫的詩。
在他的落腳點,各處的人來叨教,或者手續需求審批之類,都是排成了長隊。分擺佈兩個門,一個門排著隊,連續進人;彆的一個門,不時出來一小我,然後倉促拜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