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於情於理就是他兩口兒先送拜帖上門,等嶽父嶽母修整一晚以後明日再上門就最合適不過了。
“我又不是冇腦筋。”李氏下認識地回了句,兩眼瞄了瞄四周,“那肥皂,咱三丫不是起碼賺了五千兩銀子?”
誰問都是三丫叔父給三丫的嫁奩,敢說三丫自個買,老子把你嘴縫了。”
你瞅親家兩口兒就誰問他們,他們就都說賺是賺了點,可姑爺讀書開消也大,攢不了幾個銀子。
是以,趁著去往正院就餐的路上,顧文軒就跟小河好好講了講為何不尊師命,要飯後提早去周府。
他家三丫之前買下這處莊子的時候就拉他來瞅了,他當時也被他家三丫的大手筆給嚇了一跳。
不過手頭也冇多少現銀了,這孩子買這裡還是為了離他叔父近近,有她叔父給她撐腰,這話可不要說出去。”
如時下民風行事全麵在乎的一個禮字。
說到這裡,顧文軒就不得不給小舅子科普一下徑山書院在士林圈子的職位,以及保舉書的含金量。
去之前必定會先奉上一份拜帖,商定拜訪時候,待對方回帖後才氣遵循約定時候前去。
三丫,三丫已經夠對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