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三聲脆響明朗如磬,一聽就曉得是上好的瓷器相碰撞收回的聲音,固然落在喧鬨的人聲裡並不凸起,但喋喋不休的人們都一起住了口,一起伏身拜倒,口稱“萬歲”!
如此,文武兩邊各執已見,一個多時候的爭辯下來,氛圍已漸趨白熱化,朝堂上更像是在大範圍吵架而非群臣議事。
幸而這時淵朝的第一批救兵到了,雖隻要一萬人馬,倒是來自淵朝戰力最強的東路軍,並且,領軍之人恰是東路軍總領元帥謝午華。
世人喏喏散了,錦陽帝單獨站了一會了,看了看窗外曙光微露的天氣,叮嚀身邊的內侍,“去秀雲宮看看宜妃起了冇?跟她說朕在景璃殿等她,想跟她說說話。哦,對了,讓她把玄明也帶來。”
世人一起叩首,齊聲道,“微臣不敢!”
本日的大朝會,議題就是由誰帶領重兵赴西線與魏軍正式開戰。錦陽帝仍然對峙要禦駕親征,武將們大多也同意這個決定,畢竟從錦陽帝即位以來,十八年承平亂世不事兵戈,軍心士氣都有所懶惰,皇上如能親臨戰事火線,對軍士們無疑是莫大鼓勵。何況曾經那一場讓魏朝慘敗,是以誠懇安生了二十年的淵魏之戰,魏朝就是敗在了當時還是太子的陳昊遠之手,此次如果再見錦陽帝,對魏軍想必也會形成必然的心機壓力。
這一場標緻的敗仗使淵朝高低奮發,也成了太子陳昊遠在兩年後順利登上帝位的最重砝碼。
大淵二百三十二年蒲月,西魏傾重兵壓向大淵邊疆,一時候,五萬鐵甲集結在淵朝西部邊疆,旗號風捲,刀槍光寒,戰事眼看一觸即發。淵朝二十年前曾與魏朝有過一場大戰,那還是錦陽帝為太子時親征的一場戰役,那場大戰用時半載,終究以大淵的完勝戰止塵息。兩邊自此簽訂條約,魏朝割地五百裡,今後歲歲進貢,永不再生戰事。
天還不到四更,恰是拂曉前最黑最冷的時候,大淵京都景璃殿上的大朝會已經開了一個多時候,文臣武將們開初還儘量斯文地據理力圖,現在已是口沫橫飛,臉紅脖子粗了,再下去很難說會不會從動口進級到脫手,他們如此爭辯的並非是戰是和,戰是必定要戰的,戔戔西魏竟敢毀約來犯,用販子村言來講就是欠打,是以“戰”是文武同一的定見。不能同一的定見是,錦陽帝是不是該禦駕親征?
“不敢!朕瞅著你們敢得很呢!”錦陽帝一聲嘲笑,猛地坐正了身材,懶洋洋的狀況在刹時變成淩厲的氣勢,他手指向階下點了兩下,直指跪在最前麵的兩位白鬚老臣,“韋素清,吳昀和,你們更加老當益壯了是不是?吵了這麼久都不感覺累。五天前朕聽了你們的安慰是因為你們說得有理,當時便出發親征是倉促了。可現在十萬兵馬集結就在城外駐著,手頭該摒擋該安排得朕全都措置安妥了,你二人還吵些甚麼?另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