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_第150章 謀劃南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剛好此時遠在洛杉磯的造船廠又下水了十艘五千噸的戰艦,這也是漁船改裝的。

這些木製戰艦速率實在太慢了,並且還得看風向微風速的神采,並且噸位還小,火力也強大,已經到了不得不淘汰的時候了。

最後朱由檢和內閣商討以後,毛雲鵬獨得二百艘戰艦,朱申二人各分得一百五十艘戰艦,這場關於南洋的運營,就此落下帷幕。

明洲的開辟,上海的開放,使得大明王朝的海上貿易盛極一時。

必然要給這些木製戰艦尋一個好的去處,為帝國發最後一分光和熱。

朱由檢幽幽的說道,用一種捉摸不透的目光看著三人。

朱由檢的考量是,在當時,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等西方列強,仰仗著堅船利炮,在外洋猖獗擴大殖民地,嚴峻威脅到了大明潛伏的好處。朱由檢雖坐擁天下,卻也深知大明王朝在麵對這些新興西方權勢時,有著諸多掣肘。以大明王朝堂堂正正的名義,公開與這些西方列強在殖民地題目上展開爭奪,朱由檢自發實在難以拉下這張老臉,畢竟天朝上國,向來重視顏麵與申明。

是該放權了,賜與他們更大的闡揚空間。

朱誌勇幾人聽了,眼裡暴露熱烈之色,要曉得大明王朝的國公非常貴重的,等閒不封,冇有滅國之功那是不成能封的。

如此一來,既能達到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目標,又製止了大明王朝牽涉此中。這在朱由檢看來,無疑是一條“奇策”,雖非光亮正大之舉,但在這龐大的局勢下,彷彿也不失為一種可行之策。

大明王朝要把淘汰的木製戰艦的動靜很快就傳到了南洋,以靖海伯朱誌勇為首的三人很快就聚會在京師,獲得了朱由檢的召見。

具有這麼多的鐵甲戰艦,朱由檢天然是看不起這些木製戰艦了。並且前期造船廠將承建海警船,東洋水兵的氣力會進一步擴大。

朱由檢以為這些老舊的木製戰艦有上千艘之多,大多已經不適應水兵的需求了。

“臣不敢與靖海伯和蕩海伯爭鋒,納土納固然位置首要,卻難以養兵,臣的目標是馬來半島。如有需求,能夠進駐馬六甲。亦或橫掃蘇門答臘也何嘗不成!”

哇塞,這毛雲鵬的胃口也太大了吧。

朱由檢一開端頒佈私掠證的本意就是效仿英女王伊麗莎白,通過發放私掠證的體例,打擊各國的經濟氣力,打擊各國的水兵,強大本國的氣力。最後再把這些海盜收編為帝國水兵,從而稱霸陸地。

但是如果把目光僅僅放在打擊過往商船上,未免顯得目光短淺。因為這貿易說到底還是要做下去的。朱由檢的目標是星鬥大海,是南洋的島嶼和東南亞的地盤,說得更大一點,就連印度和緬甸朱由檢都想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