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豪門出身,魏征當然曉得五姓七望有多強大。
“對啊。”李靖也想到了這個題目。
突厥是要打,而李承乾卻不是那麼早的想去打。
這一趟,李靖的收成是最大的,因為他早就想去打突厥了,一旦林邑真如李承乾所說,那麼間隔攻打突厥就不遠了。
李承乾緩緩點頭:“兩位教員,五姓七望或許錢多糧多,但是我們是朝廷,我們隻要有政策,他們的錢再多也隻能是打水漂,糧再多也隻會放在堆棧裡發黴。”
“所謂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魏師彆忘了武德年間天災的時候,朝廷是如何低聲下氣去求五姓七望要糧食的。”
李承乾走的這條回東宮的路但是通衢,並不是坊市內裡的小道。
對此,李承乾諷刺的勾唇一笑。
要真的李世民做的過分了,五姓七望結合李淵做些事情,到時候恐怕李世民寸步難行。
不是拿下林邑是為了占城稻,為了大唐百姓嗎?
魏征和李靖還是眉頭不展的對視,內心感受冇甚麼底。
一個月後看服從就行。
“突厥?”
可惜汗青上的唐朝冇成心識到這一點,吐穀渾大部分地盤都被吐蕃占了,不然李世民手上有這些鹽,絕對能夠跟五姓七望掰掰手腕子,收回鹽鐵專營歸朝廷管束也不是不成能。
這事也太離譜了吧。
魏征驚奇的看了眼李靖,滿頭迷惑:“這跟突厥有甚麼乾係?”
到時候交來回回一次次打多費事?
魏征見李靖反應過來,便暴露了笑容:“李尚書乃是軍伍出身,可派人前去檢察一番,來回快的話不過三四月,倒是再做決計也不遲。”
積儲力量,一舉衝破北邊不好嗎?
李承乾奧秘一笑:“兩位教員,你們彆忘了另有五姓七望,更何況嶺南道另有很多的望族占有很多的地盤。哪怕是糧食多了,種出來,真正富的隻要這些處所豪強。”
這麼利國利民的事情,莫非不儘快稟報陛下嗎?
李承乾看這麼多人,微微驚奇道:“科考的人有這麼多嗎?”
“如果朝廷手裡的籌馬不敷,如何跟五姓七望另有嶺南那些望族去做鬥爭?兵士們在前麵開疆擴土,最後養肥了這群處所望族,到時候誰去管束他們?”
或許在貞觀犁上,讓魏征和李靖有些驚奇,但是這類買賣和政治的題目,他們還不以為一個九歲的李承乾能跟那些存在幾百年上千年的望族對抗。
但頡利的仇屬於大唐甲等大事,如果糧食題目處理了,李世民必定也會命令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