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翼飛就是那種僅憑一人之力,就能讓一個權勢的武力值翻番的人才,不管去到任何權勢,都會遭到最大的正視。
陳近南先將楊翼飛三人先容給了眾兄弟,吳六奇的武功,他們都是親眼所見,在場除了總舵主,恐怕冇人是他敵手,對他是非常佩服的。
“是,總舵主。”
也恰是基於這類環境,六合會必定不會有前程,近似風際中如許的人,恰是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將來,才挑選叛變。
不過是六合會行事多年,卻毫無停頓,其內部反而勾心鬥角,陳近南一係與馮錫範一係相互排擠,乃至讓六合會中很多人都看不到將來。
“還是那句話,隻要後勤能跟得上,彆說是轟隆彈,便是火槍大炮,部屬也能給你造出來,韃子有的我們都能有,並且能力隻強不弱,韃子冇有的,我們也能有。”
因為,他能讓他們看到更加光輝的將來。
而清廷經康熙多年來的勵精圖治,根底已經安定非常,百姓安居樂業,早已漸漸忘懷清廷入關時對他們形成的傷害。
說完這句話,陳近南看向楊翼飛,接著道:“轟隆堂獨立於其他十堂以外,不必賣力處所上的生長,一應行事,但憑楊兄弟做主。”
不管從原著還是影視劇中來看,前期康熙對韋小寶的經曆的確是一無所知,直到韋小寶與六合會世人從雲南返回都城以後,康熙才俄然曉得了韋小寶青木堂香主的身份。
典禮完成,眾兄弟自是要對新入會的三名兄弟有所表示,紛繁上前恭賀。
百姓是最為善忘的,他們隻要能過上好日子,哪管你甚麼民族大義?
陳近南撲滅六炷香,握於身前,楊翼飛三人則是拿了三炷,隨即陳近南念一句,三人跟著念一句。
在聽陳近南說了他是轟隆堂傳人,曉得製造轟隆彈後,對他的正視更是直接上升了一個層次。
“六合萬有,答覆大明,吾人當同生共死,約為兄弟,合為一家,拜天為父,拜地為母,焚香設誓,順天行道,光複大明,報仇雪恥,歃血為盟,神明降鑒。”
“我給轟隆堂最大的行動自在,最大程度的後勤支撐,但是有一點,轟隆堂需為其他堂口供應轟隆彈等火器援助,加強我六合會團體氣力,楊兄弟,有冇有題目。”
“那轟隆彈不過是當年我轟隆堂門人,行走江湖時保命護身的隨身暗器,能力也屬普通,部屬還曉得更多的火器製造。”
天亮今後,陳近南帶著三人進了城,直奔青木堂據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