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秀想了想,點了《貴妃醉酒》和《嫦娥奔月》兩出,也算是應景。朱元璋點頭,徐達等人每人點了一出,讓台上漸漸的唱。席間推杯換盞,阿秀飲得神采緋紅,惹得朱元璋又平增幾絲愛意。又飲了幾圈,阿秀走到女眷席間敬酒,蕙蘭淡淡的,並不正視阿秀,倒是蓮兒替她諱飾了一番,阿秀也並不窮究,隻是內心不免又看輕了蕙蘭幾分。
“本日祭月,周以製禮,請奠於王。置太廟,配留侯,祭之牲樂,製之如文。維我大吳江山,待有百代傳承,千載之盛,萬世之興。願重拂仙袂,誓再振禮綱。汗青永記,大宋之殤。禮敬六合。禱我大吳國運昌隆,祈乎斯文。謹薦於太陰之靈,誠拜於斯。伏維尚饗!”
因而施施然走到麵對月出方向設下的祭案前,對著案前高掛的月神像(也就是前麵說的月光紙),接過下人們遞上的月餅、祭酒、切成蓮花狀的西瓜、洗好的葡萄、金桔、各色乾果以及其他禽蛋等食品,作為祭奠供品,謹慎的一樣樣敬致於案上。又親身燃起兩支紅燭,擺上小型祭香爐一個,酒盞三隻。阿秀既然是主祭,統統事件都由她分撥,因而她凝神大聲道:“前朝尚左,元朝尚右,可元朝不拿漢人當人,我們天然也不需守他們的禮,現在我們還是尚左的好,諸位意下如何?”
來賓們領命散了各自歸家,朱元璋卻黏上了阿秀,不管阿秀走去哪邊,都細心的跟著,那裡也不肯落下。阿秀笑著抱怨道:“王爺總跟著臣妾做甚麼,這些物事都要我看著收起來才成,王爺如果乏了,我讓鶯兒扶你歸去先睡下,可好?”朱元璋神采紅彤的像熟透的蘋果,自顧自的傻笑著,也不回房,仍舊黏著,阿秀冇轍,隻能由著他。
祭文頌畢,阿秀帶領世人向月而拜,又焚了月光紙,撤下所供的食品,披髮給院中的統統人,連府裡最不濟的家奴們每人都分了些許。彆的又命人取出白日提早籌辦下又包揀好的月餅月果,贈給世人。此中有些送給各位重臣的大餅,直徑更是有二尺那麼大的。世人接了禮品,喜笑容開。阿秀又提示王爺,讓大師早早散了去看燈,朱元璋表情甚佳,天然應允了。
朱元璋點頭:“夫人之見甚合我心,我們大吳是漢人的大吳,自不與那元朝的宗法普通報酬,現在男人們隨我站左,女眷們跟著我幾位側妃一處站吧!”蕙蘭和蓮兒等側室瞥見阿秀這般謹慎恭謹,王爺又力挺她的定見,又加上有高朋在府,也都肅神服從以待。統統籌辦伏貼,阿秀焚起燃香,取出本來為朱元璋籌辦好的祭月文,唸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