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者無罪,你趕了這麼多天的路,也累了,先下去歇息吧。”小七安靜地說完,直接把浦川打發了下去。
現在,太子之位仍然冇有定論,歸去合適嗎?
“我、冇這麼風雅。”劉朝明苦笑著對兩人說,“可這能包管我們回京。”
“你、我甚麼時候以為你是我的累墜了?應當是我拖累了你纔是。”林銳馳的聲音已現哽咽。
想到這兒,劉朝明衝小七招了招手:“過來,跟我說說,比來在學院裡都學了些甚麼?”
不過,作為一個皇子,太子之爭、皇位之爭決不是他想躲就能躲得開的。他不必然要跟幾個皇兄爭甚麼太子之位,但一點兒權勢都冇有,隻能任人宰割的處境,他已經不想再去體味。現在邊關開戰期近,父皇和百姓都不會歡迎這場戰役,可對於他來講,或許是他最好的機遇。
不過……
早晨躺在床上,劉朝明一邊有一下冇一下地摸著林銳馳的手,一邊策畫著如何籌措上萬石的糧食。
本來早在年前,邊陲北部的突厥就多次調派遊兵散騎攻擊小城小鎮,殺傷劫掠,導致本地民不聊生。邊關將領聞訊後幾次前去追擊,可對方立即逃回草原。邊關將士的一腔熱血算是打在了棉花上,有勁冇處使。實在,要想處理突厥的騷擾,體例也很簡樸,就是調派大隊人馬深切草原,狠狠打擊突厥的主力,打得對方聞風喪膽絕對能根絕他們這類卑敗行動。何如大越朝武力有限,守邊還能夠,想要主動反擊倒是心不足而力不敷。再加上邊塞雖有喪失,但對方小打小鬨,大越朝的國君無可何如之下也風俗了。可到了仲春底,突厥派往邊關的兵力俄然增加,固然不見有甚麼動靜,但邊關情勢倒是一觸即發。
劉朝明從當選出幾句話,讓小七談一談他的觀點。其間,林銳馳也參與出去,三小我引經據典,各抒己見。林銳馳博覽經籍,觀點正統而鬆散,劉朝明骨子裡接管過當代的一些思惟,觀點更具創新。針對弊端的觀點就在這談天般的輕鬆氛圍中,一一滲入小七的腦中。
邊關極有能夠再燃烽火,林銳馳雖已成為他的男妻,但老侯爺派浦川親身跑這一趟,明顯是把林家再掌兵權的但願放在林銳馳身上。而林銳馳從小的慾望就是上陣殺敵,又深受老侯爺的喜好,他能不歸去嗎?
劉朝明的摺子則比較迂迴些,他寫道,聽聞敵軍在邊關蠢蠢欲動,他作為臣子卻不能為君分憂,心中非常慚愧。思來想去,唯有自籌款項采辦糧食、衣物等運往都城,以期儘一份綿力。采辦糧食需求一些光陰,幸虧他在江南的幾百畝實驗田另有庫存餘糧,計約萬石,恰好有老侯爺的部下浦川在此,托他運糧上京。而他在江南再籌糧食,待糧食、衣物等物籌辦安妥後,但願皇上能恩準臣子親身押糧回京,到時目睹聖顏,以解對君思念戴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