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_32|第 32 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平常縣衙都是逢3、6、九放告, 武平縣比來要審王家的案子, 又添了5、十兩天, 恰就讓他們撞上了放告的日子。

作為世人公開群情的中間,宋時卻隻能單獨享用著看破統統的孤單――

跟著這幾小我出來,那書辦和差役們就像見著主心骨似的,臉上不覺浮出放鬆的笑意,朝門裡喊道:“不是告狀人打鬥,宋舍人,是有外村夫假作失盜告狀,不知背後有甚麼詭計,小的們正欲拿下他們!”

黃巡按心中驀地湧出一句“卓卓如野鶴立於雞群”,不消人說便曉得了他的身份――難怪鄉民們提起宋舍人都說是神仙般的人物;難怪方學政到武平縣提考一場,回到省會還記取替一群縣裡生員編的文集作文章、寫序言。

那些快手走到他們的車前,從牲口身形毛色、車體色彩式樣、裝潢破壞記起,又爬進車將內裡的東西照實描下,記準位置,填入稱呼,最後還要一一問價。

黃大人看著宋時朝他們走來,一抬手便安撫住了幾欲脫手的世人,緩緩問道:“這位先生便是報失的人?我看他文質彬彬,定是讀書君子,怎會用心乞假狀?他們本是外村夫,又丟了東西,內心焦急,一時記錯說錯也是常有的,方書辦不必過於嚴峻。你把票據給我看看。”

若隻是有人編諸宮調唱這一個案子,還能說他們家門下隻是出了不肖後輩。可像那衙役說的那麼多人告王家,知府、通判又準了武平縣遞上的詞狀,那王家的罪過想來多管是真的。

一排有“性命”“失盜”“田土”“戶婚”“負債”“膠葛”幾個棚子,就這失盜棚前不見人。那書吏正乾坐無聊,見有停業上門,趕緊抽出一張印好的稿紙,體貼腸問:“是失盜案?你便是失主麼?你叫甚麼,年紀多少,籍貫何地,家中親戚乾係,平常做甚麼謀生,為甚到武平來?是在何時、那邊失盜,四周有人否?當時可有甚麼非常聲音、事情,或是過後可見著過行跡詭異的人麼?”

老於色彩不異,收回狀紙,點頭謝道:“多謝老哥指導,卻不知那邊代寫狀紙的要多少錢?我好歸去籌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