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大嫂,你真的放心大哥一小我留在鄉間,本身帶著孩子跑到鎮上去?”相對於有孩子的兩位嫂子,林氏明顯更加捨不得朱五,她謹慎摸索。
到了鎮上,必定會將兩小我照顧得妥妥鐺鐺,不會有任何題目。
聽到這話,李氏有些節製不住地翻了一個白眼:大嫂是不是太小瞧了婆婆一點?
“不是吧,你看上朱五了?”
——那不是有婆婆在嘛,她那裡敢提?
林氏小聲地將事情“彙報”給了朱五,朱五誇她做得不錯,讓她下回持續保持。
另一頭,李氏也將事情顛末,說給了朱四聽。
……
她不太明白,如何還冇籌議出一個子醜寅卯,四嫂就“承諾”了大嫂呢?
說完李氏,還不健忘提示林氏。
“行,當然行,隻是,”李氏說道,“既然你有這個設法,那之前娘問大師定見的時候,你如何不提?”
“那不是朱三大了幾歲嘛,我家女人年紀還小,配朱三小了點,但配朱五就冇事了,說得疇昔。”
林氏一聽,高興地揚起了嘴角:三妹、四妹公然說對了,搞不懂的事情,跟著四嫂走就冇事了。
李氏曉得她的顧慮,也知心腸放低了聲音,說道:“你覺得我不說,這事就如許完了?一次鬨不成,說不定還會有第二次……你想哪天早晨都睡不好覺,陪著大嫂鬨?”
以是,她但願李氏能夠站在她這邊。
“能啥啊,大哥冇有半點定見,感覺娘安排得挺好的,就是大嫂……大嫂有定見嘛。”
“五弟妹,我曉得你才嫁出去冇多久,還冇有孩子,但是你今後也會有孩子,也會晤臨如許的題目……到時候,你也想讓本身的孩子起早貪黑地去讀書?”
李氏、林氏:“……”
要不是為了等她倆回屋,他們早返來了,那裡會躲在暗中的角落裡,一向在那邊“尬聊”?
即便他們一時不管,前麵還是要鬨到婆婆麵前,又何必折騰呢?
兩個女人各自回屋冇多久,朱4、朱五就返來了。
冇體例,跟著朱七考上了秀才,朱家人水漲船高,落到朱家人身上的目光也變多了。
婆婆是規定了,朱家的男人四十兒子方可納妾,但納是一回事,管得住身下的二兩肉,但是另一回事。
李氏見她不說話,內心有了些猜想,不過她並冇有說出來,也冇有替柳氏做決定,而是接著問道:“那接下來呢,你有甚麼籌算?你籌辦甚麼時候跟娘提?”
言下之意就是,你總不能老希冀著,彆人去跟婆婆提吧?
她們都是做孃的人,按理說,她們更應當“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