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哪些親戚上門拜年,又是哪些端方。
——我是不是,又犯傻了?
這些說說道道,去祠堂的朱家男人們也結伴返來了。
李氏微微鬆了口氣,替他們理好袍子,翻來覆去地叮囑著。
站在中間的朱四有些哭笑不得:“至於嗎?我們朱家村纔多大,丟不了。”
固然她不是長女,但母親歸天時,前麵兩個姐姐都出嫁了,大姐還是一個出了名的“不靠譜”的,唯有一個二姐,還能拿出來講道說道。
將來,她和四妹能不能嫁得好,全看朱家的臉麵夠不敷大;而出嫁了後,能不能把日子過好,全看她二人在朱家學得夠不敷多。
躊躇來躊躇去,搞到前麵,竟然跟劉氏一起把活給乾完了。
再加上林三妹、林四妹還頂著“喪母之女”的名號,這些端方禮節尤其首要。
除此以外,她們很少有機遇再進祠堂。
順口就講起了,她娘當年給她講的故事,說十裡八鄉,曾經就有一戶人家冇重視,把纔會走路的大孫子給弄丟了。
“三寶、四寶,必然要跟緊了你們爹,抓緊了他的袍子,彆跑丟了,曉得嗎?”
“二嫂,辛苦你了!”林氏見李氏走了,也從速放下了快疊好的碗筷,閃人。
以是,葉瑜然算是三個女人一起帶著,細細地講著年裡的端方。
劉氏有些難受,望著二人分開的背影,有些氣悶。
朱四翻了一個白眼,他看上去,有那麼不成信嗎?
但是可惜,她冇有李氏、林氏那樣的勇氣,也冇找好機會跟著她們一起走。
這下好了,大人們都找瘋了,等找到時,那孩子已經凍得不成模樣,還大病了一場。
另有四弟妹、五弟妹,那兩個傢夥也真是的,不過洗個碗、擦個桌子,又不會要了她們的命,她們跑那麼快乾嗎?
“娘,曉得的,我們熟諳路。”三寶、四寶昂著小下巴,跟本身的孃親包管。
冇人想從孃家返來時,還要挨婆家一頓“清算”。
作為兒媳婦,孃家是回了,但不能遲誤了婆家的事,不然那就是“不賢惠”。
不管如何說,劉氏也是帶了一個“嫂”字的,論尊卑,人家叫本身幫手,她連回絕的權力都冇有。
柳氏有些走神:“……”
她怕本身慢了一步,被叫住,就跑不掉了。
甚麼從婆家來講,兒媳婦回孃家,這邊有哪些端方;從孃家來講,出嫁的閨女回孃家,又有哪些端方。
中間,劉氏還在那邊抱怨著,說婆婆過分度了,她都有身了,婆婆如何還使喚她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