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絕戶:有山有田有點錢_第115章 最好的選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話說東田村這邊趙春蘭遲遲等不來她的羅二叔。固然她和梁五先結算了那一部分已經做出來的丸子和魚乾錢,辣椒和各種調料也掙了那麼一些,但中間趙銀寶伉儷倆送了一些黃鱔過來,結賬以後也冇剩多少錢了。

“這趙銀寶他們是去哪兒搞的這麼多黃鱔啊!”

趙春蘭冇把錢給洛瑜銘前,也想過要幫陳家的,但是羅闕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升米恩鬥米仇,再說就她那點銀子也不敷,以是她一向在想著體例看看能不能拉動村裡經濟的生長。

攢上個十幾二十年的,找找門路,說不定就能買個戶籍做個上農,擺脫做軍戶的命了,就算本身這輩子有望了,如何也得給子孫謀條活路。

實在這些地本來都是水田的,隻是因為戰亂荒涼了,這南滄國把地割賠給靖安國以後,本來的住民大多避禍去了,畢竟誰也不肯留下受敵國的奴役。

留下的多是冇有戶籍冇法出關的流民,便隻能賣身為奴,另有一些就是本來在南滄國就是罪人身份的,這些人天然也被放棄,以是永州城的牙行裡,賣身的多是南滄人,這些人也是最不值錢的。

最讓她不測的是李長水家,當初被劉廣福一家子斷親分出來,過得阿誰慘啊,但是被放逐到東田村後,靠著養兔子,現在彷彿是四周馳名的養殖大戶。每天光靠給城裡的酒樓送兔子就有一筆不小的支出。冇準今後會是他們村第一個混上上農戶籍的。

一千六百三十二文,這錢她也還付得起,但她現在不是缺錢嗎?並且這剛買的辣椒,她這錢都還冇捂熱呢!再說這一下子弄一百多斤來,她也吃不完啊!

梁五冇想到店主那麼利落就承諾了。

永州城現在的“良民”卻剛好是被靖安國放逐的流民,或是移居過來的災黎,說到底他們都是被本身的國度丟棄的。獨一的分歧是有人落空了地盤,而有的人卻被迫地具有了大量的地盤,每日為該如何完成大量的地盤勞作,交納賦稅而憂愁。

冇體例,為了把這些玩意兒消掉,她隻能又給咀嚼鮮整出幾份有關黃鱔吃食的食譜。

芸娘本來要送趙春蘭的,但這一來一回的也費事,她便乾脆直接走路回家,擺佈也冇多遠。

剛開端還冇甚麼,但今後時候長了,難保不出題目,特彆趕上災荒年。幾畝地的賦稅實在不可賣兒賣女說不定就挺疇昔了,這每家大幾十畝,乃至上百畝的地稅,就是賣百口都不敷填的,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