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征天下_1569章 議罷三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孰料票擬送進養心殿好幾天,卻一點動靜也冇有。到了該上朝的日子,天子乾脆傳下口諭:因為偶感風寒,罷朝一日,各官有事儘管遞奏摺。也有一些彆的票擬獲得了批紅,唯獨冇有罷三餉這條。換句話說,票擬是被“留中”了。

官紳階層亦以此為藉口大肆飲宴,席間談起此事時,也早忘了客歲清兵來時他們的狼狽相,個個麵露不屑之色,說些“自古胡人無百年之國運,此等蠻夷外族有何可駭,我等該如何便還如何,理他何為”之類的話。

不過很快就有東林係官員趁機上奏,要求朝廷打消遼餉薊餉練餉等“三餉”。來由也是冠冕堂皇:遼東建奴對大明來講不過是癬疥之疾,眼下賊酋新死,季子繼位,更再難對朝廷形成威脅。而百姓多年來深受三餉之苦,民不聊生,乃至於流賊紛起,至今未息。如果打消三餉,則民可富,民富則國強,海內天然承平。

內閣對此一樣爭議不小。戶部尚書畢自嚴果斷反對罷三餉,除了財務虧空的來由以外,他還提出:都說三餉承擔沉重,可當真算的話,實在並不算多。就以最多的遼餉為例,遼餉每年五百萬兩的數額是不小,乃至比一年的田賦都多,但那是全百姓田七百餘萬頃一共纔派這麼多,均勻到一畝還不到九厘銀子。

一兩為十錢,一錢為非常,一分為十厘,按公價一兩銀子折千文銅錢算,一畝地纔派九文銅錢。就算畝產一石,一石米價一兩來算,加派之餉的稅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怎能算多?之以是有人嫌多,隻是因為疇昔老是巧用各種項目,少納了該納的田賦,使得“正供”太少罷了!

“臣遼東巡撫高第十萬孔殷奏報:崇禎元年四月初九夜,建奴賊酋皇上不急寺人急因病暴斃於瀋陽。 當日建奴內鬨,大酋莽古爾泰德格類皆死,餘眾立皇上不急寺人急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為新賊酋,尚為繈褓孺子;僭號‘同治’,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等賊輔之。近聞建奴厲兵秣馬,料不日將有大動,不成不防!”

是以得知皇太極死了,朝野言論無不沸騰。非論天南海北,淺顯百姓皆馳驅相告,乃至另有人拿出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酒買肉,呼朋聚友大吃一頓,以此道賀韃子頭頭“吹燈拔蠟”。酒酣耳熱之際,無不對皇太極之死大喊痛快,用他們的話說,這是韃子作歹太多,遭了天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