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已下,焉能作假。”
為彌補錯誤,姬宮湦能夠在鄭地隨便自取。不管地盤國人、糧草牲口及甲士將佐,均位屬此中。
一時候,農莊炙手可熱。
天子旗號飄蕩而至,駐守鄭邑的甲士不再鬆弛,紛繁擺開儀仗。
疾行兩日,虎賁軍便順利到達鄭地疆界。
鄭地本屬於王畿東疆,鄭伯姬友受封,卻一向在朝中司職,僅將家眷遷徙進鄭邑。
姬宮湦忙問:“這些又是何人奏報?”
見到天子旗號,竟然無人上前驅逐,反而在遠處指指導點。
姬宮湦不由獵奇:“莫非鄭伯奏報有誤,條戎並未犯邊?”
既然重生為周幽王,就要承擔周幽王之前犯下的統統錯誤。
鄭地百姓不受鄭恩,仍以王畿國人自稱。
“孤王懶得看,先放著吧。”
費了一番工夫,總算找出此中原因。
收攏鄭地國群眾氣,纔是當前的首要目標。
猜想無果後,姬宮湦隻得命寺人尨去刺探。
此時的鄭地國人,感知還逗留在姬宮湦寵幸褒姒之初,覺得天子慾壑難填,突發奇想到鄭地選美。
姬宮湦彷彿養成風俗,拍了拍寺人尨的肩膀。
“芮國遭難,爾不知乎?”
他們神情惺忪,甲衣混亂不整,戈矛鏽跡斑斑,時不時還會停下腳步打嗬欠。
寺人尨道:“回大王,此為鄭地民冊,乃當國大夫子僦遣人所送。”
鄭伯姬友先是一番告罪,言明鄭地條戎諜報遲滯,導致天子王師撲空。
子僦抖如篩糠:“條戎確有犯邊,近兩日不知何故,已退回中條山。”
子僦不敢再多言,當即派人前去撰寫書記,隨後將姬宮湦迎入鄭邑。
鄭地國人自知有力抵當,乾脆挑選視若無睹。
“鄭地國人對王室多有嫌隙,大王真籌算征召他們前去迎敵?”
猜想中的亂象並冇有呈現,鄭地國人正在田間勞作,駐守甲士更是渙散鬆弛。
姬宮湦跟從當國大夫子僦,提早到達鄭邑校場。
姬宮湦早就推測會有此景象,提早製定以工代買之策。
周宣王在位期間,將胞弟姬友封於鄭邑,鄭國由此建立,姬友由此稱鄭伯。
子僦本想放聲催促,姬宮湦卻揮手製止。
靜等小半個時候,纔看到稀稀拉拉的人影。
驪山行苑,已初顯效果。
條戎有芮國甲士扛著,天子卻無人敢違逆。
“啟稟大王,當下正值季春之末,今歲霖雨淅淅,國人爭搶春耕。甲士未及征期,便四散養精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