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晉纔有些迷惑地問。
柳葉邊吃邊問。
聽聲音,就曉得是班主任袁教員(上了半天課,起碼柳俊已經搞清楚教員姓甚麼了)。
飯是白米飯,每人一大碗。菜是炒醃羅卜條。
一九七六年,能抽紙菸是一種身份和職位的意味。鄉村的人,普通都抽菸卷,就是自家種煙自家烤製,用紙捲了菸絲來抽,俗稱“喇叭筒”。出門纔買包紙菸充門麵,多數是八分錢一包的“經濟”或者一毛錢一包的“火把”。“飛鴿”煙一毛八,算得是好煙了。柳晉纔是國度事情職員,柳家山有頭有臉的人物,抽個紙菸也應當。不過他每個月人為三十六塊五毛,老婆阮碧秀的人為也大抵差未幾,要養四個孩子,還要貢獻外公外婆,開支不小。這個“飛鴿”煙也不能敞開了抽,在家的時候,偶然還抽“喇叭筒”。
周先生詳細叫甚麼名字,柳俊不清楚。因為宿世冇和他打過交道,有關周先生的事蹟,都是從老輩人嘴裡聽來的。那是個大有學問的人,群眾大學的高材生,*前係n省省委黨校的黨史傳授。
“離離原上草……”
“哎呀,柳教員來了。”
看著他們姐弟三個狼吞虎嚥吃完飯,柳晉才又和袁教員聊了一會,這才清算碗筷,戀戀不捨歸去了。
袁教員見柳晉纔不置可否,還覺得是他氣勢高,謙善,忙說道:“柳教員,小俊真是個好苗子,不但羊毫字寫得好,算術也很不錯的。好好培養,將來必然也和你一樣,是個國度事情職員呢。”
……
麻塘灣的周先生,在他宿世的影象中,是朝陽縣一個了不得的人物。
方纔穿越,影象完整逗留在二十一世紀。大魚大肉的,也吃膩了。這麼隧道的醃羅卜條,還真不輕易吃到。柳俊端起碗,大口吃起來,邊吃邊望著老爸笑。
“袁教員。”
柳俊抓抓腦袋,情急智生,笑道:“聽二姐讀過。”
麻塘灣大隊緊挨柳家山大隊,朝陽縣電影放映辦理站的調劑職員和柳晉才乾係不壞,凡有到柳家山鄰近幾個大隊的放映任務,都會安排柳晉才。算是公私兼顧。
在柳俊的宿世,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今後,傳授才逐步變得不大值錢的。至於在一九七六年,那絕對是大知識分子。想想看,連大門生都是他的弟子呢。
這也冇體例,當時是大個人出產,稻米種類也冇改進,產量很低。隻能大量摻雜紅薯。因為紅薯產量高,蟲害相對較少,比較輕易獲得歉收。很多年來,中國的農戶,特彆是南邊的農戶,就靠紅薯來保持生存。